晏龄方才不经意的望了几眼东山,便看出了这些树不简单,陈子玉此时说完,晏龄也明白了许多,收起了好奇心接着看起了手中的书籍。

陈子玉晏龄不清楚,柳不语却看得明白,文老头让背的地窍经中就有四季常春之说,在陈子玉说运来了一些奇木时,柳不语就明白了五家是如何将东山改势的,那些奇木分别是三十六棵恒寿树,与七十二段长春木,东山被分为阴阳两面,一百零八处地穴,恒寿树在阳,长春木在阴,阳面栽百草相衬,阴面藏十方土相稳,快则四十年慢则一百便可成一处小福地,虽不及那些真洞天福地,但手笔已然不小。

柳不语从四周望去,想从中找出一棵恒寿树时,陈子玉却突然拍了拍柳不语的肩膀低声说道:“快看,前面的就是一座小文祠。”

柳不语抬头向上望去,远处青砖路旁的树荫下,出现了一处小文祠,不过与其说是文祠,却更像是一座小土地庙,文祠有一人多高,与一旁的几棵巨树嵌在了一起,文祠屋檐如月牙翘起,四角之下挂着一串青铜片随风摇曳。

先到文祠旁的晏老家主,举青香朝文祠郑重的拜了三拜便继续往前走去,随后的五家人也都是如此,直到柳不语走近,在陈子玉和晏龄持香而拜时才有机会细细打量,文祠中有十几位书生的雕塑,每个雕塑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神情动作却都栩栩如生,十几位书生临溪而坐,坐而论道。

山路漫漫,青石无数。

越往东高处便出现了越多的文祠,文祠似乎在随山而长越来越大,有贤士竹林饮酒对弈,有大家梅下提笔而书,有诗人对银月而吟,有狂生踏大江而歌……

无数五家祖先,在青砖山路上的文祠中汇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渐渐的,连柳不语也开始认出了一些在历史长河中刻下了一笔的五家先贤。

山中的淮汉读书人,在见到头一座文祠时就在议论,有人认出了其中的一个书中之人,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卖弄起了见识,渐渐的议论声就大了起来,似乎谁的声音大些,谁的学识便更加渊博,五家无人出声制止,只是默默的拜上三拜,继续往前,可越往山顶走,山路上的议论声却越来越小,那些读书人看到的多了,才真正的明白了何为五家。

五家的过往,璀璨夺目,如漫天星辰,早已无需向他人证明。

若我在,那漆黑长夜中,便是星河灿烂。

渐渐的,青石砖上,所有人都变得鸦雀无声,一同跟着五家参拜,一同默默的往山顶而去,人人面色郑重,如朝圣一般

但,的确也是朝圣。

……

山中不知岁月

在此林间行走,一切也变得模糊。

魏照云独自一人落在了五家最后,闲情逸致的赏着山中风景,面色愉悦,魏照云周身空旷,五家无人敢上前与其并排而走。

不知过了多久,在瞧完了最后一座文祠,走尽了最后一块青砖后,天上的厚云遮住了日光,两旁树木渐矮,柳不语站东山之上,眼前一切豁然开朗,眼中只剩惊异。

云朵之下,山巅之上,一座文庙尽入眼中。

云冠松华檐,痕青柏玉墙,巨石间错落一十七阁,在山巅连成了一座天大地大的文庙,文庙百画百文窗中,隐隐能见伟岸身影无数。

赢春秋立于庙前,仰面观庙而视,心有触动,赢春秋见过苏家的观月楼,见过穷奢极欲的皇宫,也见过云海之中的天下先,更别说那处住了多年的春秋书院。

可此处文庙,乃世间独一无二。

五家前朝时就在着手准备寻一处群山翠峦,在群山中建起天下第一文庙,让世人朝拜,为了让文道一脉独显,五家让家中精于工者要为文庙重新开辟一脉,绝不能跟外界有任何相似,为了做到真正的独一无二,前前后后,五家花了百年时间,若不是太祖,五家的确有可能造出一处文人仙境。

可今时不同往日,五家号称群山仙境,一眼望不到头的文庙只能缩于一山之中,虽少了磅礴大气,但能在此留下的,必定是无数人呕心沥血的佳作。

赢春秋细细的打量着文庙的每一寸地方,似有所悟,衣袖微晃,身后背着的王金榜感觉到了什么,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抬眼一看,叫道:“好漂亮的房子!”

百年心血,细致入微,融于山巅,返璞归真。

晏龄也终于走完了山路,合上了手中书籍,轻声自语道:“三千五百九十一。”

说的当然是青砖之数。

晏龄眼中迷惑,抬头望向文庙不解的问道:“此山为何多了一?”

山巅的云彩多了几片,可既然是自言自语,这个问题也当然无人回应。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