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立意实在是太多了,她直接把文学和文明融入在一块。

文明的变化导致了文学的变化,文学的继承是对文明的继常这其实是现代汉语言文学老师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直接被白依陌拿过去活学活用。

其实,这一直是有争议的观点,至少在官方教科书上并没有直接写明这样的言论。

从文明入手,白依陌直接写明了文字对传承的重要性。

华夷之辩上,夷可入夏,夏可为夷,这就是文明的体现。野蛮人学习了先进的文化可以变成华国人,华国人也会变成野蛮人,明文明的先进比血统更重要,华夏人是以文明为标准判定,而非血统。

那文明的继承方式,自然是从文字开始继常这也是文字初始的作用:记录。

将以往发生的事通过媒介记录下来,首先是记录气,然后有了历法然后记录法律,然后有了礼法之后记录先贤的言行举止,然后就有了文明观。

之后,随着教育不断向下,文字就有了除了记录之外的衍生功能:精神建设和选拔人才。

先秦之学,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这些都是精神建设的体现。统治者希望通过精神建设来规范自己国民的举止,同时也希望借此来选拔人才。

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学得好。

当文学和人才绑定在一起了之后,文学的地位便不断上升。以往都是穷文富武,因为秦汉之际的武将立功之后封赏十分丰厚。接着文官的地位崛起,武将开始受到打压,与之相应的,诗词歌赋地位越来越高。

当然,文官武官什么的,和她所写的并没有什么联系。

“当文字与文明交融在一起,文学的传承自然越来越重要……”

她用了好几点叙述的方式,写了文学的必要性。一篇完成之后,白依陌不由皱了皱眉头。

忽然觉得自己写的有点怪怪的,不像是,散文不像是散文。

虽然感觉遣词造句都不错,不过感觉自己并不能进入文学社。

有点想要推到重来,但是想想自己一时之间想不出更好的,所以还是觉得先算了吧。

而且对自己来,文学社并不是非去不可的地方,能不能进去,就看命吧。毕竟文学创作很难有高下之分,自己改了未必会比原来的好。

这次文章创作并没有限时,两人写好后交上去,就直接离开。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有厚厚一叠的文章。文学社社长对这么多文章并不会全都看,极有可能有一半的文章都会扔进垃圾桶郑

出来或许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白依陌这才看到何晶晶发的消息,然后对进入文学社的想法就更淡了。

她不知道的是,宋浩看到白依陌和何晶晶从文学社招新的地方出来,然后直接去找文学社的副社长。

“表哥,我是宋浩啊,想要进文学社,你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副社长表哥收到消息,懒洋洋回复:“一句话的事。”

“对了,表哥,我有个同学也想进,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他稍稍迟疑了一下,想起了自己表弟家中的局长,爽朗的笑:“事。”

“对了,如果有一个叫夏瑜的人想要加入文学社,表哥你不要让他进来。那个人和我有嫌隙。”

“没问题。”

副社长表哥很给面子,直接三件事都安排妥了。

宋浩心想:“这样子借助部门活动,也就不会有夏瑜来捣乱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