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邱老夫人寿宴归来,周母便没再给邱氏脸色瞧,待这个长媳又亲近起来,似乎因为邱二夫人提分家而引起的争执隔阂已经消弭。当然,这可能与邱氏明确表示过不愿分家有关,邱氏言说,“当初相公来家里提亲时就说过,日后会与公婆兄弟一起居住生活,我是知道的。”
大伯父周金川是个正派人,对父母孝顺,对弟妹友爱,对妻子也是极爱重的,大伯娘邱氏对待周家每一个人都十分的细心周到,这不但因为有周金川的态度在里面,更因为邱氏本身就是个宽和舒朗的性子。
很多时候,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缩影,周金川待邱氏爱重,亲近看重邱氏娘家人,邱氏自然也待周金川帖心,连带着爱屋及乌亲近丈夫的家人。
邱氏态度摆在面上了,府中下人自然懂眼色,做事更细致,听候差遣更用心。下人用心了,主人自然就舒心了。府里因为邱二夫人引起的躁动很快就平息下来。
有时候周杏也会想,自家爹娘都是勤快人,也算是脑子比较灵光的那一类,就算分了家,哪怕做点小生意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差。也不必谨小慎微的样样都想跟着大伯娘学,生怕出了丑丢了人,叫人耻笑了。
可是在老人心里分家是很了不得的大事,许多家庭都是在父母都过世后才会分家的,只怕不单阿婆阿爷,连自己爹娘和叔伯婶娘也不愿分家的。
也是,在这高门大院里住着,衣食无忧,也不必操劳每日的生计,也不必关注田地里的禾苗长势好不好,就连想吃个点心都有人跑腿,这样的日子和之前在老家的日子相比,哪怕是多了些约束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不管是自家阿娘还是五婶,来京城后这些时日就一直收敛着脾气,遇着什么事儿也都能心平气和的各自退一步了,就怕不小心招人嫌了。
周金川两个儿子都正是上学的年纪,邱氏原说要送到邱家族学去附学的,只是考虑到两个侄子也是要进学的,且邱家族学离周家有些距离,在邱家上学怕是吃住都得在邱家,实在是不方便得很。
思来想去,自家孩子还是想放在眼皮底下看着,索性托人聘个才学品性皆好的先生,在外书房收拾了一间房出来做学堂,到时候儿子子侄四个一并交给先生教导了,自己平时得空了也能考教一二。
聘来的先生姓沈,不过三十上下的年纪,初见时周金川还有些犹疑,怕沈先生年轻气盛性子太傲,没有耐心教学生,就想找个年纪大点稳重些的,一番交谈下来,周金川发现沈溪性情温和,且与周家境遇相同,是耕读传家,对农桑之事也颇为了解,周金川正怕两个儿子没经历过农家生活,被养得不知人间疾苦,找这样的先生正合适,直接拍板定了沈先生。
沈先生原籍河东道,此番上京是为春试而来,然时运不济,杏榜无名。无奈只能再等三年考下一科,回乡路途太远又太过耗费盘缠,且此次科考,沈先生将家中妻儿都带出来了,家中亲长早逝,回乡后除了念书也无其他要事,几番思量之下,便决定留京备考了。
邱氏原说要收拾房间请先生住下,沈先生婉言谢绝,言说自己托家带口的不方便,托周金川在周家附近租了个小院子,安置下来。
至此,周家兄弟踏上了卯时起亥时休的学习之路。沈先生是不在周家用膳的,每日卯时二刻上午开课,午时课休,便是吃饭休息时间,未时下午开课,酉时休课,再余下时间就是做作业和背书时间了。
不过一个月功夫周云崇就瘦了一圈,看得周杏怪不忍落的,变着方儿给哥哥炖汤补充营养,又劝自家爹娘给定了个午休时间,周云崇自打上了沈先生的课后,没一天晚上在子时之前熄过灯,长期这样下去,周杏都怕周云崇身子吃不消了。
周家姐妹也是要上学的,邱氏给请了个女先生,课业不重,每旬只上三日课,其余时间自由安排。
女先生读书绘画,插花调香,抚琴下棋什么都教一点,对周家姐妹要求不高,其他的只要了解就行,但是字是一定要练的。
周杏姐妹还是识字的,自打周金川考取了进士,周家老爷子自觉自家也算书香人家了,对识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单自己开始学认字,小儿子也被勒令教导小儿媳识字,疯魔程度高到恨不得家里看家的土狗也教会两个字,更别提周杏几个周家的子孙了。
乡下是没有给女孩请先生或送学堂念书一说的,周杏姐妹都是由各自父母有空了就教一教,两个兄长下学了教几个字,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学,好歹三字经千字文学完了,把字认齐全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