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不光是长孙无忌,就连刚才对秦九岭颇为看不顺眼的长孙顺德,也开口支持秦九岭的决定。
无他,关陇贵族可谓是新心士族,虽然被山东士族等士族门阀冠以“军事贵族”,诟病关陇一系的出身,认为关陇一系不配称为士族。
但不论怎么,关陇贵族扶持前隋与李唐两代王朝,此时正是风华正茂,在朝堂中的劲头远远高过其他士族门阀,不然,魏晋时一向窝里斗的山东士族,才懒得团结起来和关陇一系作对。
若能正式参与人才选拨,对关陇一系都是大有好处的。
不过,虽下熙熙皆为利,但,倒也并非是长顺无忌等人枉顾江山社稷。
这一来是秦九岭所确实有些道理,若真能让那些都能读书,自是好处无穷。
二则,秦九岭这一举措,虽有门阀士族,却是将关陇一系也包含进去了。
本来,李二设置的科举制目前凑效也并不大,虽秦九岭的举措,是让关陇一系和门阀士族共同掌管这“先生”一职,但照着目前的局势,长孙无忌有信心能让关陇一系取得优势,再不济,也能势均力担
如此,损失的不过是李二收拢于手中,如今尚未成型下微末且不值一提的科举制度。
权衡利弊下,长孙无忌安有不同意之理?
而听得长顺无忌的话后,李二又是一怔,差点忍不住要骂娘。
短短时间,他已经明白了长孙无忌的心思。
而更可恶的是,因为之前秦九岭列举了全民读书的种种好处,在这种大是大非之下,连李二也找不出理由来反驳,一句全民读书的不是。
因为倘若要不是,只有一点,那就是把他辛苦控制手中的科举制,现在要拱手让给包括关陇贵族在内的所有门阀士族。
可这话让李二如何出来明指?
李二心中简直后悔的要死,要早知道是这样,他压根就不会来什么国子监。
可现在,不光长孙无忌等人,国子监还有上千学生在此,听到刚才一番言论的学生不在少数,着翻君臣谈话,泄露出去是肯定的。
届时的后果可想而知,有全民读书大义只所在,朝堂上,只怕是无论哪一个派系,都想极力赞成想分一杯羹。
这还是轻的,怕只怕,全下的百姓也都想他答应这件事。
能读书,谁愿意种地?种种无奈,只因读不起书。
其实李二心中也明白,秦九岭这个政策是好的,确实是为国家着想,若真能实现,是开万世太平丝毫不为过。
毕竟,只要子不失德,百姓又都读过书不会受人蒙蔽煽动,下如何能不太平?而经过全民读书筛选出来的官员,在竞争压力下,肯定学问也更高,有这些人辅佐,大唐又何愁不能兴?
只是,知道归知道,李二心里就是不舒服。
搞得他像自己跑到秦九岭面前傻乎乎地来找虐一样。
同意秦九岭一直下去是他,答应秦九岭有功则赏也是他,偏偏秦九岭却把他颇为看重的科举制控制权给一窝端了不,能得到朝堂和下响应的政策,只怕他最后还得封赏秦九岭。
这叫什么事?
简直是花钱找不痛快,活该二字。
沉着声,李二黑着脸道:“辅机,还有顺德,你们快快请起!至于秦九岭所,朕会考虑的,好了,朕有些乏了,刘权,摆驾,回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