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朝回到家中以后,大部分的官员都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动了起来。
虽然没有经历过那让文官集团刻骨铭心的洪武时期,但一想到前辈们流传下来的关于那本《御制大诰》的种种手段,就足以令让这群人毛骨悚然了。
归根结底,可怕的不是那本《御制大诰》,也不是那些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流言,真正让这帮子大臣心惊胆战的是,自己心里有鬼,自己做过不该做的事情,碰过不该碰的银子,这才是最让人寝食难安的事情。
当官这么多年,全下的官员又有谁敢自己的屁股底下就是清清白白的,就是干干净净的呢?
有时候不同流合污,就会成为异类被排挤,有时候不伸手去碰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更不能满足自己和家饶需求,所以,不是不想清廉,实在是条件不允许啊。
尽管现在朱厚照将原本的俸米制度改成了俸银制度,并且积极推邪高薪”政策,还给出了一系列动心心扉的奖励来鼓励大家清正廉洁。
可是人最怕的就是养成了习惯,伸手伸惯了,拿那些东西拿惯了,享受这样做给自己带的好处享受惯了,突然要他们改,谁又改的掉,谁又愿意改呢?
其实若是现在这群大臣都规规矩矩的停下来,把手伸回来,将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开,那么凭借着他们这些年来积累的万贯家财,再加如今朱厚照倡导的高薪养廉制度,完全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名利双收,安全着陆。
可是一想到自己即将失去现有的一切,再也没有那么多的额外收入来让自己供养奴仆,让自己聘请马夫,让自己吃底下最珍贵的事物,穿底下最舒适的衣服,将失去一切奢华的生活,这群大臣就有些痛不欲生。
壮士断腕,何其难哉!
但想了想当今子那高深莫测的手段,再想一想那《御制大诰》里的诸多刑,不少人还是心存敬畏的,打算收敛一些。
最起码,不要在这个反腐风暴的关键时候顶风作案,免得搭了自己的性命和未来。
“去,快去,吩咐下去,将矿场的生意停下来,等我消息,若是没有老夫的命令,绝对不能开工,让大家都给老夫老实一些,切莫为了银子丢了脑袋!”
“吩咐一下,那笔银子不要动了,原封不动的退回去吧,这银子,太烫手,老夫老了,拿不动咯!”
“哎,罢了罢了,告诉他们,将那些银子尽数拿出来,全部用以赈济百姓吧,就是陛下的意思,让人盯紧一些,老夫可不希望有人管不住自己的脑袋!”
……
无数的官员开始吩咐,开始唉声叹气,无数的信件如雪花般飞出了京城,飞到了大明的各个角落。
收到信件的人有的是官员,有的是商贾,甚至还有的是寻常的百姓。无一例外,看了信件以后,大家都是垂头丧气,想不通之余又有些不甘心,但一想到信件中的警告和明文禁止,还是只能乖乖地去做了。
然后,这年头不信邪的人也不少,要钱不要命的人更是大有人在,总有人喜欢心存侥幸,觉得自己就是那个选之人,拿了就是拿了,哪有这么容易被发现,要不然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烂钱,早就被抓去砍了无数次的脑袋了。
“老爷,要不还是让下头的人收敛一些吧,要是被陛下给查到了,恐怕要出大问题啊!”
“怕怕怕,怕什么怕!当初拿银子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怕?要是停下来了,老夫附的八十多口人谁来供养,你来吗?”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么多的人再干这等营生,陛下查的过来,抓得过来,又杀得过来吗?出了事情,老夫给你们顶着,放心去做便是了!”
下头的人看着面的人都不怕,自然也就收了收心思,怕有用吗?怕有银子花吗?
做这等生意的,不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的吗?自己哪有这么倒霉刚好被查到,继续干便是了。
实在不行,干完了这一票就收手,到时候功成身退,岂不美哉!就最后一次,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
……
朱厚照这一边,钱宁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
虽然历史自己的落水而亡与钱宁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和刘瑾有这着莫大的关系,可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事情都知道,这两人不过是文官集团推出来的替罪羊罢了。
暂且不钱宁会不会傻到跟着一个没有后代的太监谋反,就即使谋反成功了,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后来的皇帝还会敢信任锦衣卫吗?他的权利又能得到什么加强呢?
一顿饱和顿顿饱,两人还是分得清的。
无论如何,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相处,朱厚照已经完全信任眼前的这个锦衣卫大都督了。换句话,朱厚照更加信任自己手中的权力和燧发枪,只要自己可以保证随时可以让一切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和物毙命,那么相信他又何妨呢?
叫钱宁来没有别的意思,朱厚照只有一个要求:让锦衣卫增加人手,又岂是特地培养侦查和潜伏型的人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