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海把大鱼安排好,派人运出连云村之后,从村里各处赶来的各家客户的男人,开始一起帮顾晴川家里收拾整个水塘的小鱼。
本来像这种小鱼,一个水库小鱼最后的产量能有大鱼的三四十/1就不错了。
但是顾家的小鱼收起来一称,众人这才发现,竟然连小鱼都用500多斤。
这些小鱼绝大多数都是鳑鲏,白条和草鱼的小鱼苗。
除了小鱼之外,还有螃蟹、河虾和河蚌。
螃蟹和虾都不多,顾晴川决定把这些螃蟹和虾学着舌尖上的中国的做法,把他们捣碎了做成螃蟹酱和虾酱,代替鸡精做调味料。
冬日的早晨,一碗热腾腾的挂面加上一勺子虾酱,应该是无上的美味了。
至于河蚌嘛,这个是催奶的好东西,又清肝明目,今天晚上大锅熬汤算了。
“这么多小鱼,老弟,我看你干脆也把这些小鱼打包卖给我算了,我出2万块钱全部包了。”
张东海看着这一些小鱼,眼睛都冒着绿光,顾家出品,必属精品这句话已经深深的烙印到他的灵魂深处,所以别看这些小鱼不起眼,张东海还是打算把这些小鱼通通包圆了。
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的,宁可错杀3000,不可放过一个。
万一赌对了呢。
“张总,钱是赚不完的,我认为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幸福开心。比自己一个人幸福开心更重要的是,让跟着自己的人一起开心,让你周围的人开心。
你看看他们的笑脸,你不觉得现在谈生意很煞风景吗。”
顾晴川指着院子里忙碌的人群说道。
张东海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此时一个个兴高采烈的人从各家各户走了出来,一个个要么手提篮子装着鸡蛋,腊肉和青菜,要么搬着长条板凳,圆形桌子,有说有笑的向顾家的院子走来。
这些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年龄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都是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
连云村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自从包产到户,分田到户之后,连云村已经很难集的起集体活动,比起以前生产队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关系已经淡了很多。
也许随着老一辈人生命的衰亡,以后的山村,年轻人也会像城市里的年轻人一样,即使门对门,也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就像老子所说的一样,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有时候老一辈的人想到这种情况,心中都很不得劲,他们想找点办法解除这个情况,但是却无能为力。
普通人最无奈的事莫过于明明看穿,却无能为力,忍哪忍哪,一辈子就那么过去了。
而今天顾家召集全村吃全鱼宴,全村老少再次汇聚一堂,让他们想到了生产队时期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的热闹场景。
便是那些没有经历过生产队时期的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平时也因为忙于自己那一摊,相互间比较少联系,这一猛的聚集起来,除了一开始的拘谨之外,剩下的就是热闹了。
相互之间交谈一下,哪家的婆娘更漂亮,哪家的孩子更乖巧听话,谁家今年出了什么糗事,谁家又赚了多少钱。
说不完的话题,抖不完的趣事,从他们口中交谈而出,在交谈间,彼此的感情又迅速升温起来。
心下感慨,原来他不是真的阿叉宝啊。
相比于老人的欣慰,年轻人的热闹,小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疯玩就是了。
此时顾瑶顾山两个小屁孩带着村里的一群小孩这里钻一下,那里钻一下,追追打打的,快玩疯了。
他们快乐的笑声传遍了整个顾家,让一直忙碌的大人们也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张东海看着这一切,原本清明的眸子慢慢的变得温润起来。
是啊,生活本就该这样热闹,为什么自己要在这个时候谈生意呢,钱这个字真是俗气的很。
“小川这孩子真不错,从小就学习成绩好,还懂事,我当时就认为这娃儿有出息。这不,我们这群老不死的现在能坐在一起,还不是托他的福。”
此时顾家的庭院里,包括庭院外面的平地上,已经摆了40多桌桌椅。
坐在最上首最中间的圆桌上的就是村里剩下的十几个年龄最大的老人,由爷爷顾建国作陪。
此时说话的人就是顾佳煌的老父亲,也是连云村的老书记顾卫红。
这位参加过安南反击战的老英雄,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是身子还硬朗的很,声如洪钟,嗓门大的很,气色很好,一点也不像上了年纪的老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