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集团一把手的齐政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他翻翻眼皮道:“钱终究是要花的,只要花得值……”
要不怎么说海洋牧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呢?
以往莱州湾海洋牧场式的“小打小闹”就不说了,当海洋牧场的建设范围扩展至整个黄渤海,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空前复杂起来了。
别的不说,单单是要实现这么大范围的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对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实时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尤其是,要通过这个项目逐步实现海洋牧场建设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这是嘉谷主导泛渤海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给出的一个重要承诺。
如同国内很多关键技术领域的短板一样,海洋牧场建设装备,尤其是高端精密零部件、芯片以及配套软件等依赖国外进口,受制于人。譬如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使用的应急预测系统,可对海底生态、水动力、海面污染情况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测,但使用的核心控制系统和技术是从德国进口,而且需要不断调试和维护才能适应中国的水文特点。
但是,近景在渤海大规模建设海洋牧场,远景是将整个中国大陆架打造成海洋牧场,由此想象可以带动产生多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这是何其大的一块蛋糕,岂能拱手让人?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看着支出如流水的账户,陈哲年一点也笑不出来:“这花的可不是小钱……”
尽管该项目大部分的资金来源靠外部融资,但冲着嘉谷而来的资金,难道嘉谷就不用负责吗?
说得难听点,开弓没有回头箭,数十亿的巨资花出去了,要是没见到响动,你也把它捞不回来了。
如果是花在嘉谷实验室身上还好,嘉谷人对嘉谷实验室的能力很有信心;但是,相对的,他们对其他研究单位就没有太大信心了。
可惜嘉谷实验室的实力主要体现在生物技术上,综合应用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空间信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牧场上,嘉谷只能提出需求,提供经费,通过产学研三方联合突破。
齐政倒是不太可惜,笑笑道:“就当是交学费好了,从好的方面来看,这是开辟新的产业赛道所必需的代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齐政心目中,或是在上层决策者心中,泛渤海海洋牧场建设项目,代表着的从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海洋基建项目”,还有在海洋开发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等领域开辟新赛道等多重意义。
很多人可能有种印象:欧美等白人发达国家,生活真心放松,没事coee break,下午四五点就下班非常正常,整个社会处于放松的状态。而东亚国家,即使是已经发达起来的日韩,包括已经算是比较发达的中国一线城市,却无一例外都是高度辛苦,加班加点的工作是常态,生活压力感觉巨大,甚至于不敢生孩子……
这还有个很贴切的形容——“东亚地狱模式”。
这当然不是东亚人命贱,或是智商不高,恰恰相反,被中华文明辐射的东亚国家国民,公认的勤奋和智商偏高,所以靠谱的解释应该是,产业赛道太少了。
简单来说,东亚主要经济体的产业高度同质化,就是说大家高度拥挤在相同的几个产业里面进行竞争,可能有十个人争抢一个高薪职位,每个人都付出十分的努力,最终只有一个人如愿,另外九个人的努力被浪费——什么是“地狱模式”?这就是了。
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譬如日韩没有独立的发展环境、天赋弱势的限制等,这就不多说了,关键是破局。
破局的办法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占领或开辟更多的产业赛道领域;难点只在于怎么占领或开辟。
譬如以海洋牧场为代表的新兴海洋经济模式,本来就是高投入门槛和高技术门槛,如果不能从市场获取收益,可以说风险极高。
问题是,其他东亚经济体,要么是本身的市场体量很小,市场驱动力不足;要么是有市场需求,但既没资金也没技术,想都不敢想。
最后,东亚产业升级最大的希望,还是来自中国。
从这个角度看,嘉谷已经处在开辟新赛道的先头部队行列,如同任老总所说的“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的困境,前进在迷航中……”
所以陈哲年真正的担忧是花钱如流水吗?不是的,他真正担忧的身处“无人区”的这种迷茫——毕竟是浩瀚大海里的事儿,不易归结出简单的因果。投入这么多资金进去,收益不理想咋搞?
他唯一不知道的是,有挂在手的自家boss,敢于投入重注的原因也在于此——毕竟是浩瀚大海里的事儿,可做手脚的地儿太多了……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