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辽的子民死在了大宋的天牢里面,你需要给我们大辽一个公道。”那个辽国使臣开口说道。
“皇上,老臣有话要说。”这时包拯开口说道。
“包爱卿,但说无妨。”
“敢问这位使臣,您说您的辽人死在了天牢里面?”包拯看着那位使臣问道。
“如果没有死的话,我也不会讨要这个公道。”辽国使臣看着包拯说道,“虽然他们都在异国,但是他们依然是辽国的子民,我会替他们做主。”
“既然是这样,那就应该先问清楚真相,然后再做决定。”包拯开口说道,“如果没有问清楚真相就做出决定,只会被别人耻笑。”
“人都死了,需要问什么?”
“因为人死了,真相才能被保留。”包拯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递给那位辽国使臣,“大人可以看完再做决定。”
“这是?”看着包拯递给他的那封信,那个辽国使臣心里突然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那位死去的辽人所做的事情,包括一些物证。”包拯对着那位辽国使臣说道。
辽国使臣手里攥着那一封信,但是迟迟没有打开,他没有想到包拯会在这个时候对他反击。
这应该不符合包拯的做法,因为包拯比所有人都清楚宋辽两国交战,会对大宋的百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您最好打开看看,顺便给这里所有的人都看一遍,这样大家才能明白一些事情。”包拯开口说道,“有一点使臣可以放心,这里是汴梁城,是大宋的地盘,但是这里同样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
辽国使臣打开那封信后,看着上面的内容,他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同时也暗骂那位辽人是一个蠢货,竟然做事情会留下这样多的马脚,不单单说是别的,仅仅是在汴梁城杀人这件事就没有办法给这里面的人一个解释。
“使臣大人,怎么样?”包拯看着使臣那一张越来越难看的脸,开口问道。
“包大人,是我们弄错了,这件事就这样算了吧。”辽国使臣说道。
当听到辽国使臣说这件事算了后,包拯明显的感受到大殿里面的臣子都暗中松了一口气。
想到这里,包拯想起了云墨跟他说过的那一句话——过去的如果过去,一切只会变得更糟糕。
如果这件事算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第十次,这次是他们有证据,如果他们没有证据了,又怎么能够在辽人的咄咄逼人下安然脱身。
“既然这样,那就是……”皇上看得那位辽人说出算了以后,他也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这件事不能算了。”包拯看着那位使臣说道,“我曾经见过一个人,他告诉我一句话。”
“什么话?”
“过去的不能过去,如果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一切只能会更糟。”
一个人盗贼偷东西以后,如果没有惩罚,让这件事过去,以后他还会偷东西。
一个罪犯如果直接选择了宽恕,而没有告诉他这样做会受到的惩罚,以后他会再次犯案。
当一个人的利益大于他的犯罪成本时,他会选择自己的利益,从而铤而走险。
“过去的不能过去,那应该怎样?”使臣问道。
“道歉,然后给我们赔礼。”包拯看着那位使臣说的。
“这不可能。”听到包拯的话,那位使臣直接拒绝道。
“这里是大宋,是一个讲道理的国家。”包拯看着那位使臣继续说道,“所以你应该讲道理,因为你在大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