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晋国再立。lns
也是华兴每年的新年之日。整个华兴王朝三十几个帝国,都在过新年,欢天喜地。
而晋国这时候,全国沿用全新的日历。
晋安六年,一月一日。
晋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六年前,四国称晋的时候。不过那个时候晋国上下用的纪事日历,仍旧是图腾历,也就是华兴王朝的纪事纪年法。
这一次,晋国再立,用了全新的纪年法。
并且把六年前晋国成立的那一天,列为晋安元年。
这传递出两个重要的信息。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意味着晋国要承上启下,过往六年的屈辱,晋国上下所有人都要铭记。忍辱负重,砥砺前行。
除此外,还象征着晋国开始推行自己的纪年法,意味着晋国要剿灭华兴王朝,建立自己王朝的决心。古往今来,只有大一统的帝国才有资格推行自己独有的纪年法。
一般来说,都是根据一个国君的称号来制定纪年法。国君登记之日,就是xx元年。
如今晋国再立,萧羽下令全面启用晋安年号。
这是破釜沉舟的决心。
晋安六年,一月十六日。
晋国登台拜将。
拜夏衍为全国总都督。由国君萧羽亲授大都督印。
在将台之上,由萧羽亲自发布诏令,誓师北伐。
三十六位大将军,每个人抬棺出征,立下誓言
两千日夜忍屈辱,六载图强晋当兴,千万虎狼雪前耻,不灭华兴誓不还。
历史,由这一群人,揭开一道新的序幕。
九色梦率领第一军,百万雄狮,与三天后抵达镇远帝国边境,长驱直入数千里,奇袭镇远国都。
当启明星的光芒划破黑夜的那一刻,战斗打响了。
北伐之前的第一战。
与晋安六年,一月二十二日打响。
虽然镇远国君早早的得到消息,聚合百万雄兵,陈列在国都之外。随时准备迎战。然而,根本挡不住!
镇远国君乃是圣域强者。
九色梦的实力可是达到了惊世骇俗的星位八重共生境啊。
而且她旗下的第一军中,组建了八千圣域军队。
八千圣域级别的高手,组成的铁军,一旦发起奇袭,简直如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镇远国都,坚持了不到半天,全军覆没。
镇远帝国百万雄兵,全数被屠。
下午两点,国都沦陷。
晋国第一军,进驻镇远帝国。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逗留在夏王朝境内的四百万华兴南征军胆战心惊。
由三位大将军连夜商议决策。
镇远帝国是华兴王朝南征夏王朝的第一个帝国,也是南征军后撤的必经之路。如今镇远帝国被占,意味着他们后撤的道路被锁住了。
怎么办?
三大将军联合决定,兵分三路,每一路各百万战士。第一路前往夏王朝国都,帮助原本围攻国都的大部队加强攻势,尽早攻下国都,宣布夏王朝的覆灭。进而执掌夏王朝。
只要拿下国都,夏王朝就覆灭了。哪怕不后撤,也足够击溃夏王朝所有臣民的心理。为南征军另立政权奠定基础。
第二路,第三路大军,合计两百万大军掉头攻击镇远帝国。抢回这个重地。只要重新拿下镇远帝国,那么就可以重新建立和华兴王朝的交通,华兴王朝可以源源不断的向夏王朝输送机动部队。立于不败之地。
晋安六年,一月二十七日。
华兴南征军的第二路,第三路大军回到镇远帝国,在国都附近和晋国第一军发起攻击。
这一战,对夏王朝,华兴王朝以及晋国都至关重要。
此时的晋卫军千万虎狼已经抵达真南帝国的边境,暗中排列,随时准备进攻真南帝国。打响北伐的第一战。
然而,大家按兵不动,都在等镇远帝国的战争结果。
夏衍和寒莎引深夜来到萧羽的军帐之中。萧羽深夜盘坐入定,闭目修行。看到两个人进来,这才道“有事?”
夏衍道“刚刚传来消息,九色梦的第一军,受到南征军第一路,第二路部队的疯狂攻击。镇远帝国的保卫战。打响了。”
萧羽表面上十分淡定,但心中却很忧虑,喃喃道“这一战,至关重要啊。镇远帝国属于夏王朝边境帝国。和华兴王朝南部的真南帝国接壤。只有九色梦赢下保卫战,歼灭这两百万南征军,才能够奠定我们北伐的后方。如果九色梦输了,我们一旦北伐,必定受到华兴王朝本部大军和南征军的前后夹击。那样的话,我们的行为就被动了。”
夏衍道“不错,镇远帝国保卫战,必须拿下来。我们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开始北伐”。
寒莎引道“虽然攻击镇远帝国的华兴南征军数量有两百万之多,达到了九色梦的两倍之多。但九色梦的实力很强,而且有八千圣魂军。她一定可以守卫镇远帝国。”
三人在军帐之中制定接下来的战略,翌日凌晨。
捷报传来。
九色梦的第一军,以伤亡二十万的代价,全歼南征军两百万大军。
镇远帝国守卫战,大获成功。
天下震惊!
与此同时,夏王朝的国都,夏妃萱和李霍光振臂一呼,号召国都附近的散兵游勇汇聚成兵,内外夹击华兴南征军的第一路,第四路大军。
九色梦派遣八千圣魂军,连夜赶往夏王朝国都,奇袭华兴南征军的两路部队。
夏王朝的国都保卫战,陷入了僵持。
另外,九色梦亲率八十万晋卫军镇守镇远帝国,切断华兴王朝南下的路径。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原本即将覆灭的夏王朝,直接情况逆转。
消息传入华兴王朝国都朝歌之中。
朝野震惊。
项皇,千寻寒月连夜商议。
项皇脸色都变得铁青“怎么回事?大好局面怎么一下就逆转了。如今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势力可以掀起这么大的风浪?连夏王朝都要被灭了啊。还有谁有这个能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