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10日,星期六,阴。
记得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小孩子玩心大,不服管。
老师却有个降服我们的法宝,就是叫家长。
我们这里的教育观念,讲求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
人口少、村子小,扯着嗓子喊一声,惹祸孩子的家长就会在几分钟以内,拿着擀面杖赶到学校。
以至于到了二年级后期,我们大都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老师做出要喊家长的架势,个顶个的乖巧听话,再野的孩子也能变成小羊羔。
唯独胖子文建辉却不在此列,他身糙肉厚,在屁股上挨一顿鲁东快板,是家常便饭。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在黑板上写出各自的理想。
其他人写的什么,早已模糊不清。
文建辉写的,却记忆犹新。
他写的是,想去女澡堂里当搓澡师傅。
老师出奇的没有生气,只说这个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他的出发点就是错的。
最后:
我喜欢方方正正长方体,又厚又重硬东西。
我现在千万分讨厌读书,而且我有阅读障碍。
……
文万达坐在食堂小灶区,看着碗里的大补面,想起校内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
京都电影学院出著名导演,如张谋恣、陈开革……
京都戏剧学院出知名演员,如姜闻、巩莉……
“想什么呢?”金晓晓走过来,好奇道:“这么入神!”
“你觉得,导演重要,还是演员重要?”
“当然是导演。”
金晓晓想起自己的表演系学生身份,呸的一声赶紧改变说法:“演员更重要。”
“就像我眼前的这碗面,碗相当于电影拍摄的道具,面条和肉块就像是演员。”文万达看着偷瞄自己的打菜女孩,继续说:“那个勤工俭学的学姐,就好比导演。”
“面条和肉块谁多谁少、谁上谁下,都要由她决定。”这给他一种,‘我的出发点是不是搞错了’的既视感。
“当然是面多肉少。”金晓晓理所当然的说。
文万达将碗底的肉块翻上来,莞尔一笑道:“你再看看!”
“嘶……这么多,那个学姐是不是喜欢你?”金晓晓看的很认真,终于发现端倪,奇怪的问:“不对,你这是什么肉?”
“牛鞭,这种好东西,只在小灶区有。”文万达夹起一块,在她眼前晃晃。
金晓晓像只奓毛小猫似的站起来,连带着身下的凳子吱嘎作响,慌慌张张的说:“你不要吃,别人知道会笑你的。”
“有这么生动的功能,谁又在乎别人酸溜溜的眼神。”
文万达在想通后,决定直接走导演的路子,演而优则导虽然稳妥,但他上完月余表演课后才发现,不管是悲伤储备,还是体验人生,都有违他的本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