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过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岁旦之日。
相比于大汉的普通人家,王家庄子对于岁旦的重视,要远在其他人之上。
今年的岁旦不同之处在于,比往年更热闹了。
不光是王家小郎从兴武带着家眷归来,还有其他人回到了庄子,如离去多年的陈林,远在兴武的宋山,还有南北间行径忙碌的各方少年。
看着济济一堂的庄子之人,他们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有的已是一方商肆主管,有的走上了另一条路……
时光是一把双刃剑。
这把双刃剑,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
岁旦首日,王家的祭祖大典在摄宫偏殿举行,如今是居摄三年。
刚刚过去的居摄二年,可以说是王莽此生遇到的最大困难险阻之一,若非援军及时,加上叛军内部的矛盾和分歧,长安怕是早已沦陷,他的居摄时代亦会结束。
好在,经过平叛之战后,王莽算是此中得益之辈,大汉,尤其是关中之地的军权,已是全部被他牢牢的握在了手里。
早上在未央宫主持完大朝会,他又专门拜见了姑母王政君,想到姑母那愤怒失望的眼神,王莽眼中露出几分叹息和伤感。
这份伤感来的也快,去的也快。
当车轱辘从未央宫转到摄宫府内时,王莽的脸上已被毅然之色取代。
下午的祭祖,将延续以往的惯例,王氏老人作为见证,王莽亲自做主持。
告祭上天,告祭祖先。
王匡就站在高台之下,看着台上的父亲一板一眼的依照周礼举行祭祀。他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即是父亲今年的神色动作,比往年更加虔诚一些。甚至于祭台上的祷告,足足持续了半炷香。
究竟和死去的先祖交谈了什么?王匡不得而知,不过看父亲那如释重负的表情,想必“谈”的很好。
祭祖之后,免不了一场大宴。与数年前相比,今年聚在王匡四周,不断攀关系的亲戚,要多上很多。
好在对于这种场景,王匡多有准备,直接派了王新来一同对付。
终于,宴会结束后,在被父亲王莽叫到书房后,他才脱离了苦海。
“你当日所献的琉璃珠,还有多少?十日后,鲜卑等国,将派使者来长安,乃翁打算用琉璃珠作为回礼。届时,可为我大汉内府节省多少财物。”王莽丝毫不怀疑,六子的手里还有琉璃珠那种宝物。
从上次能为他嫡母贡献如此的琉璃珠,还有位摄宫奉出的琉璃杯来看,他的手里显然还有更多,可能早就形成了作坊。听绣衣使汇报说,当初从兴武前后脚出发了两批人马,一批到了长安,一批直接到了新市,皆是运送琉璃制品的护卫。
对于六子为何会拥有制作琉璃的手艺,王莽早就想到了答案,那定是当初李仙人传至于六子脑中的技艺,而后被运用发挥出来。
既得李仙人真传,那他所做的一切,偏离认知的事情,就不足以奇怪了。
对于这个六子,王莽现在是越发的重视,如之今晨大朝会时,六子拿出的骑兵论,他大致翻了翻,发现里面内容之详尽,结构之复杂,即使是征战数年的大将,怕是短时间内也难以想的如此周全。
六子尚且年幼,过年后,虚岁尚不足十八,又怎会有如此缜密的思考?老谋深算的研究?
为此,他专门下令大将军府多加研究,这骑兵论也定是仙人暗中照拂过的。乾坤听书网qks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