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烨在报纸上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他要以黄金铺路,用丝绸做墙,誓要踏平肯特山!

燕国百姓的热情在一瞬间就被点燃了。本来,在战事刚刚开打的时候,燕国就曾经掀起过一股参军潮。

只是当时王烨考虑到,当时燕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足够。所以他就没有动员国内的青壮参战。只是让后方的百姓保证生产,维持前线的消耗。

虽然这也能让后方的百姓释放出一部分热情。可是,这毕竟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这一次,王烨的动员令一下达。全国百姓终于有了释放自身热情的出口。

事实上,这一次王烨也没有动员国内的百姓参战。他只是让国内的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可能的给予前线的将士帮助。

于是乎,整个燕国掀起了一阵捐款捐物的热潮。

平心而论,这一次燕国的战争准备做得并不充分。所以当燕国同时面对三场战争的时候,燕国的储备就已经有些吃力了。

这就是为什么?闫浩思明确得表明,国防军有能力在斡难河畔打赢查干巴拉。但是现在的国防军却迟迟不能发动进攻的原因。

真正出问题的,是燕国的战争储备物资。现在,有了老百姓的帮助,国防军就相当于在最危难的时刻被人续命一般,再次迸发出了活力。

所谓的藏富于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在官方的力量已经快要不足以战胜自己的对手的时候,民间的力量就能发挥作用了。

燕国再次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般运转了起来。大量的物资被生产出来,大量的军需品被运往前线。

为了保障自己后勤补给的安全。王烨派出了警备第一集团军的一部分力量负责后勤补给的安全。

现在,燕国周围除了天帐汗国以外,已经几乎不存在可以威胁他们的力量了。所以,王烨可以放心得派出自己的警备部队负责运输的安全。

很快,查干巴拉也收到了燕国动员的消息。查干巴拉也没想到,燕国居然还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可以动员。

本来,查干巴拉都觉得自己已经看到胜利的希望了呢。国防军近期攻势的疲软,查干巴拉也看在眼里。他也曾经暗自窃喜过。

事实上,查干巴拉和王烨的作战计划正好是针锋相对的。

王烨想要利用自己绝对实力的优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一鼓作气解决战争。

而查干巴拉则是希望利用自家领土的辽阔,以及地理环境的恶劣,尽可能的拖垮燕国。

为了这一战,查干巴拉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

肯特山是查干巴拉很早以前就已经选好的决战地点。而且,为了让自己在肯特山附近能得到足够的优势。查干巴拉早在两三年前,就在往肯特山附近运送可以临时构筑土城的物资。

那个时候,查干巴拉还不敢明目张胆得在肯特山建城。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

其一,查干巴拉所需要的并不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而是一座由临时工事组成的防御集群。这样的防御工事,查干巴拉可以在战时随时建设。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