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支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来,沿途坞堡情绪很稳定。

情绪稳定的意思就是……不予理睬。在他们眼里,明军跟鞑靼人一个鸟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鞑靼人来了会抢东西,明军来了一样抢,不光谋财,还害命老乡,借你人头立个军功!杀良冒功在边军中算是基本操作,打不过鞑靼人,打这些乡民还不是手拿把攥,轻松加愉快?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边民日常防火防盗防边军,看到大军开过来,第一时间躲进坞堡里,大门紧闭,青壮上墙拿起弓弩火铳准备厮杀。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王师?那只是里才有的场面。

龙岩峰对此也不大在意,虽说对这个时代的军队了解很有限,但他也没指望过边民能像老百姓看到解放军那样热烈欢迎,将解放军当成自己的子弟来对待。冷眼旁观算好了,人家没出来袭击他就算谢天谢地了。不过想来也不会有哪个坞堡这么不长眼,敢主动过来招惹上万大军。

他派人过去跟各坞堡谈判,花钱从他们那里购买新鲜的蔬菜、蛋类。牲畜是不大可能买得到的,这是宝贵的财富,不过要买些新鲜蔬菜和鸡蛋鸭蛋却不难,他们给的价钱也公道,轻轻松松就弄了十几大车。

扎营的时候,全军都吃上了新鲜的蔬菜,而第二天开拔的时候,每个士兵又领到了两个热乎乎的水煮蛋。

龙岩峰站在路边的小土坡上,挥舞着拳头冲士兵们叫:“士兵们,再加一把劲,天黑前赶到榆林!那里有无数的牛羊在等着你们,只要赶到榆林,你们就发财了……还有很多到现在连羊毛都没捞到一根的兄弟吧?你们可得加油了,出塞一次不容易,能不能发财就看这次啦!”

士兵们发出阵阵哄笑,加快了脚步。他们真心觉得这个监军实在太靠谱了,没拿忠君爱国那套虚的来糊弄他们,开口闭口都是“我带你们去发财”。这话听着是很粗暴俗,但是对他们这些丘八的胃口啊,跟着他打仗能发财,听听,多带劲!而且跟着他还真的能发财,那些最后一批出塞的士兵看着参与鹞儿岭之战的将士成批往京畿那边送的牲畜,嘴里不说,心里也羡慕得很,现在同样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一个个走得两脚带风啊!

就在这些步兵一边吃着水煮蛋一边赶路的时候,榆林县那边

杜松微微眯起眼睛,盯着远处那破败不堪的建筑物不语。

那是明军占领时期边民建起的榆林县城,规模并不大,顶多只能容纳一两万人。几十年前,边民在这边塞之地耕作、放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虽然困苦,但也还活得下去。但打从鞑靼人盯上这里之后,这种好日子就没了,一次次入侵,一次次无情的掠夺,边民要么被杀,要么逃跑,要么成了牧奴,这座县城自然也荒废了。虽说鞑靼人也有自己的城市,但他们骨子里还是牧民,习惯了逐水草而居,让他们待在一座城市里哪都不去,他们浑身不自在。所以绝大多数鞑靼人都住在城外,一片片的蒙古包会合成了一个部落,至于城池,那是没有人会去管的。于是,一年年的风吹雨淋,夯土城墙早已破裂,斑驳不堪,甚至长满了野草,看上去颇有几分凄凉。

蒙古包里炊烟袅袅,勤劳的鞑靼妇女正在用牛粪作燃料,做着一天的饭食,那些十三四岁的牧童则早早就骑上了骏马,拿着套马杆驱赶牛羊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开始放牧了。更有一些人扛着锄头在零星几块农田的劳作,这些应该是被鞑靼人抓过去的边民。还别说,晨光之下,这里颇有几分田园牧歌的诗意,如果有诗人来到这里,弄不好是要吟几首诗的。

但很可惜,杜松是个大老粗,他对吟诗没有丝毫兴趣,倒是对粉碎这一田园牧歌的美好画面兴致勃勃。

韩旭洲用千里眼仔细观察着鞑靼人的营地,对他说:“兵力没有多少改变,还是一个千人队,不过牧民增加了一些,看样子这块地不错,对鞑靼牧民很有吸引力。”

杜松狞笑:“他们马上就会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个鬼地方来生活的。”说的缓缓拔出了马刀。

解生阻止他:“你们先不要动,让我们来发动第一波冲锋。”

杜松有点不满:“干嘛不一起冲锋啊?你们想抢头功啊?”

解生说:“现在这帮草原狼分的很散,你们擅长密集冲锋,效果恐怕不怎么好,还是让我们来。他们反应很快的,我们冲过去他们立刻就反应过来,以后集结了,到时候你们再冲,事半功倍。”

杜松觉得有道理,便将马刀入鞘:“好,你们先冲,等他们集结准备反击了我们再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