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的鲁镇,如果用以前的眼光来看,这简直成为“不可思议”。镇街两侧是琳琅满目的商店,单说招牌五花八门,牌匾金字,雕刻鎏金,五色绘金,都是用“金色”体现了一种祥和气氛。步行走过,拐向北,一直到高庄煤矿,仍是一条大街。王二酒馆的招牌已经换了两次,前期是王二看着“张氏服装店”五个大字眼馋,便请老校长也为小店写字。那日,摆了小酒。老校长没有拒绝。后期这次,他将两间草房全部打倒,翻盖成平房,牌匾也成了鎏金大字,是他专门请县里一位书法家书写。

“张氏服装店”的规模比之以前扩大了好几倍了。因为,张桥将那几家门面都购买了下来。然后翻修也成平房状。所以,王二也是模仿张桥所为。王二的宗旨是一定要跟随张桥,他便代表一种潮流。原有的一百平方的服装店,今日再看,决然不同了,比往日扩大了五倍,各色各型各式服装都有,同时又增加了布匹销售。每日里,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老板曾小倩正在清点刚到的货物,张妈在照看着四岁的孙子,她望了一眼远处的镇街,满意地随着曾小倩看个不停。

“昨晚那匹衣服上架了吗?”曾小倩问身边一个销售员。

“是的,刚才全部上架。”销售员说话很干脆。

曾小倩做好记录后,便转到了附近布匹商店,也问了一些问题。随后长舒了一口气。才转到张妈这里来。张妈说该吃些饭了。曾小倩回答一声,知道了,娘。便领着儿子进内室了。

也就在曾小倩刚进入内室的当口,王子善从石桥走来了,身后是李玉。王子善比五年前胖了一些,肚腹隆起,像孕育了五个月的婴儿。嘴巴下结成一堆肥油,走起来路来,肚腹挺起,身体自然后倾,瞄到桥旁的一家早点铺了。身后的李玉似乎和五年前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好像更消瘦了一些。

“老二,来一屉蒸包,两碗小米粥。”他们俩一坐到旁边的餐桌上便冲老板嚷上了。老板不是外人,都是本乡本土。身边的极为食客见他们俩,也纷纷招呼,甚是殷勤,里面还有些惧怕的成分。

“这一趟上海一行可费了不少时日,十天半个月吧。”那位叫“老二”的老板嘴角堆起笑容,端了一屉蒸包过来了,他吩咐下手盛两碗小米粥。

“南方人虽精明。但是见了咱们,还是顾虑些,俗话说,江山打下来,一切都好做了,不过累点是不假,事事都得我们操心。”

“成立一个公司来经营,也少了一番忙碌。”一个戴着金丝白边眼镜的年轻人迎着话头说道。他是县里驻镇记者,桌上有台照相机。他时常对着镇街,对着大水,对着一些古老的吊脚楼照个不停。他叫陈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