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场的书生大都和他差不多,静静的看着诗,偶尔有人一拍大腿跳了起来“这诗写得太好了!”
被安插在人群里的孟郊不禁撇撇嘴,一群没见识的,这里哪首诗不精彩?
文抄公送给韩愈可是几百首诗,被韩愈剔除了一半,刊印出来的都是精品。
历经大半个时辰,所有学生都已经就坐,皂吏才把其他的旁听生放了进来。
一些考不上府学的书生也过来旁听了,加上那些书商和凑热闹的人,把整个广场填得满满的,当然他们只能站着。
音乐声起,今年上元节获胜花魁在台上歌舞一曲,极大的吸引了这些年轻学子的目光。
“如果能和许仙儿共醉一宵,让我今年落榜也甘心。”
“就你还想和许仙儿共度春宵?人家是选出来敬献给长安的。也不知道谁这么大势力,竟然能请来她献舞。”
“吉时已到,石鼓书院,首次讲座现在开始!”
人还未见,先是一阵郎朗的诗歌声传来:
“林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韩愈为了此次石鼓书院开业,也是下了大功夫,特写一首《石鼓歌》作为开场白。
然后人出来,第一句就是发问:“老师是什么?”
他自问自答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一出场,全场一下子就安静下来,随着他引经据典,都陷入了沉思。传道受业解惑六个字道出老师的职责和目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终于说到了关键点,尽管包装得再好,但实质上,这本来就是石鼓书院的招生秀,只是韩愈入戏太深。
林烽混在人群里,随时关注这些学子和家长的动态。自己这样利用韩愈,也略微感到脸红。
其中有一白衣家长微微颔首道:“这人说得不错,要不是盼着我那逆子成才,我也不会想着让他远去永州求学。”
灰衣家长道:“一个好老师太难寻了,不但要有学问,还要有名气。之前那崔俭学问名气皆有,可惜不收弟子,只肯广教学生。”
白衣家长也感叹一声:“如果能拜得一名师,在科考之前,也不需要拿文章排队干谒等文豪接见了。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我以前去科考之时,挑着几年来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早早的就到名家大儒那里排队,那队伍,从门口,能排到巷尾。夜黑宵禁了,武侯没办法,只好守着我们。”
“哦,那兄台可高中了?”灰袍家长拱手问道。对于出去见过世面的人,大家一向会恭敬一点。
白衣家长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哎,要是我能高中了,现在还要为我那小子发愁吗?本来以为让他跟着崔俭学几年诗文,摹出崔公的文风,就能入了那些相公们的眼,没想到这崔公就这么囫囵的死了。好在前不久,他被赦免了罪名。”
灰袍家长也惋惜了一声,而后指着台上正在神情激昂演说的韩愈,说道:“这人讲得也不错,听说还是大唐国子监的四门博士。长安可不比我们这湘国,他比長沙的那些水平高出几截。如果犬子想要入长安科考,拜入他名下正合适!”
“听他讲的为师之道,我也觉得没必要把孩送到永州去,我那小子,如果送到永州,还得派个书童去跟着才行,否则连衣服都不会洗。”
老师和学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好的老师能带出很多好学生,在这一点上,韩愈当之无愧。
而好的学生也能成就老师的名声,在这个时代,老师和学生是一种法定的社会关系。
林烽见这两人已经打定主意留下来,其他家长也差不多如此,他总算舒了口气。
他正想离开人群之时,却发现张秀才和张四郎竟然也混在人群里,此时正在鬼鬼祟祟的和一位二十多岁男子在交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