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封面,不看内容的话,对于张小闲来说,半天之内浏览皇经阁前八层堪称海量的藏书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况且,如果《太上三篇》真的在皇经阁中的话,张小闲也不认为武王会大大方方地摆在书架上。
黄仲永给了他三天时间,不用也是白不用,就算黄金阁里面暂时没有他想要的东西,这也毕竟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藏书之所,有些书就算现在没有用,走出了这里也许以后再想看恐怕也没有机会了。
不论什么诸子百家的孤本,仅仅是武学秘籍就可以顶半座化平楼,就可见此楼藏书之丰蕴。
更有学武如痴如狂者,就算以身犯险,不惜命葬乱刀之下,也要闯一闯这所谓三大武学禁楼之一的黄金阁。出生草莽又无缘拜在名师之下的江湖子弟们之所以把立在禁宫之中的黄金阁摆在优先选择的位置,而不是红楼剑阁或是化平楼,还是因为当年老魏王还在的时候,有江湖子弟屡屡入侵魏国王宫且成功的案例。
只是这些人到死都没有明白,这一统天下的王,和当年那个昏庸的老魏王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
在五国的历史上,所有的史官都会写两本史书,一本是美化上位者,教育国民的史书。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就是在千百年后,四国的后人们看着景和的史书,会从心里认为华清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整体,景和顺应天命,将四分五裂的领土变成一个团结有爱的大家庭。
至于另一本史书,则真实地记载着这片土地在千百年间发生的所有人和事,上面有统治者的心酸与苦楚、卑鄙和光荣。留下这本书的史官们也不知道它会不会被后人翻看,它的存在只是人们尊重时间的一种体现。
就算是看守王宫的侍卫们也不会接近的皇经阁到了夜晚,自然是无比的安静。身为江湖人士的张小闲没有在存放着武功秘籍的五到七层流连忘返,而停在了黄仲永最不屑的第一层,毕竟他的道与众不同,别人的武学看多了,再去研究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就难免留下别人的影子,这恰恰是张小闲最不想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比,到了夜晚,悬挂在第一层的明珠放出来的光芒好像变得强烈起来了,在白色的柔光照耀之下,整个空间都好像变得温暖许多,让置身在其中的张小闲隐隐约约会忘记,这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
皇经阁里没有桌椅凳子,出入其间的人比较少,也有固定的人手定期打扫,地面倒也不算是脏,张小闲就随意着坐在地上,借着明珠的白光看着书上的字,倒也十分清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