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后陈春红给三个孩子换上新的衣服。
当初准备衣服时,她特意问了大儿子刘军,城里人穿什么大儿子和她说,现在流行穿军装所以她特意挑了四件半新的军装,把它们改小了给两个儿子穿小女儿刘艳用浅蓝色的灯芯绒做了两身新衣。
陈春红给小儿子刘华换衣服时特意念叨了一番:“现在在城里,不像在乡下,上山下地的到处是泥灰记得跟你哥哥学,以后穿衣服要爱惜点不要像以前一样新衣上身没两天就磨个洞,要是再这样,以后大家穿新衣,你就专门穿打补丁的衣服听到没有。”
“听到了,听到了。”
刘华大声应道,还调皮地向他妈敬了个军礼,他昨天下午刚跟人学的。
陈春红笑着拍了下他脑袋,帮他扣好最后一粒扣子接过大儿子刘军递过来的土黄色挎包,“东西都带齐了?”
“带齐了,他和艳儿的笔和本子,我都放了一份进去。”刘军回道,他身上背着那个大一号的草绿色挎包,包里装满了领的新书,看起来鼓鼓的,弟弟妹妹还没有领书,所以包是瘪的。
学校离他们市安局的家属大院有两条街,出门的时候,在楼下碰到一群去上学的孩子,大约有十来个,三五成群的,分成了好几拨,其中就有郝亮和岑川,因为刘艳家刚搬过来,而刘春生一副看起来生人勿近的样子,大部分孩子在观望,没敢主动上前来打招呼。
唯有大个头郝亮例外,因为刘春生常去他家,所以一看到他们过来,喊了声刘伯伯和刘伯母,又笑着和刘军打了声招呼,“我刚才还在想,要不要去你家叫你。”
说完,又问道:“你们怎么没带饭盒?”
“今天是第一天过去,中午回来吃。”刘军回道,他昨天已经了解清楚了,附中附小都有学生食堂,只是伙食不太好,听郝亮形容学校食堂,简单概括一句话:豆腐脑,萝卜干,吃得眼睛往上翻。
全是素菜,基本上见不到肉。
当然,也可以不在食堂吃,只是中午跑回家比较麻烦,而大人要上班,没时间在家里做饭,所以,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在食堂吃。
一路之上,因为有大人随行,这些孩子明显受到了影响,变得拘束起来,没有了往常上学路上的的活泼,连话都说得少了,陈春红有心搭话,但这些孩子跟猫避鼠一般,离得有一段距离。
她知道心急不来,毕竟刚来,等时间一长,大家相互熟悉就好了。
于是选择和稍微熟悉一点的郝亮说话,问他在学校里的情况,并且一边观察,看到郝亮身上那套改小的军装,还有几个女孩子的穿着,很普通的人民装,有些面料还灰扑扑的,陈春红顿时放下心。
刘华倒是想拉着小胖子岑川说话,可小胖子好像有些害怕他爸,没敢凑近前,直到走近学校门口,小胖子才悄悄拉了下刘华的衣角,小声嘀咕道:“我先进去了,在教室里等你。”
“好,我会去找你的。”
刘华开心地回道,刚才岑川不理他,他心里还有些闷闷的,明明昨天分开的时候,他们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又装作不认识了。
刘军的报道很顺利,他模样好,哪怕这两年待在农村,也没有晒黑,白白净净的,又长得整齐顺溜,浑身透着一股精神气,班主任蒋老师见到人时,不知是不是因为那本成绩册的缘故,戴上了有色眼睛,笑得合不拢嘴。
旁边的刘艳只觉得这位蒋老师看大哥的眼神,跟看宝物似的。
之后交了伙食费,搭餐的粮明天带过来,交到食堂去,先交一个月,作完登记,蒋老师直接领大哥刘军去了初一年级三班的教室。
师大附中和附现在大约是市里唯一教学体系比较健全的中学和小学,前几年的运动,在最混乱的时候,两所学校不可避免受到了冲击,曾瘫痪过了一段时间,好在不长,突然被上面给叫停了,哪怕这几年学校一直处于松散状态,学校的课程又以思想政治课为主,但整个师资还有体系却得以保全。
是市里唯二两所没有关闭的学校。
所以,前段时间,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工作时,两所学校以极快的速度恢复了活力,使教学工作走向了正常化,不像其他学校,就算想复课,一时间老师都难以召齐,更别说学生了。
从初中部出来,到了对面的小学,直接去了教导主任办公室,教导主任姓高,是个瘦高的中年妇女,一见到他们,起身和刘春生打了招呼,“刘局来了,这就是你家的那两个孩子。”
“就是他们。”
刘春生点头,“大的叫刘华,小的叫刘艳,旁边是我媳妇,今天一起来送孩子上学。”
陈春红和刘艳还有刘华三人,一齐喊了声高主任好,算是打了招呼。
高主任朝他们笑了笑,像这样父母一起送孩子来上学的,她见过很多,所以并没有太在意,领他们一行人进去坐下后,才和刘春生商量起两个孩子念几年级的事。
“我看他们年纪还以前既然没上过学,我的建议,不如直接从一年开始念,这样一来,完全不用担心跟不上学习进程,并且,一年级今年新开了几个班,都是这几年耽误入学的孩子,没有什么基础,里面的学生年龄和他们差不多,也容易相处,你要不考虑一下?”
一听到要从一年级开始念,刘华立即急了,不过倒还记得眼前这位高主任关系到他入学,所以,没有贸然打断对方的话,嘴巴嚅动了好几次,终于等到这位高主任把话说完,才耐不住出声道,“可是我想念三年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