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数百部香港都市电影和电视剧的老李当然很清楚,香港的命运并不掌握在黑帮、影视界或者风水相师之类的偏门者手里。这个弹丸之地在回归前的命运掌握在英国政府手中,回归后很快就会被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没有高层的支持,在改开后几十年里,这个弹丸之地的飞速发展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从1842年九龙岛被割让之后,这个地方一直到日本占据之前都是毫无起色的,作为一个殖民地,香港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英国从中国抽血的通道。在这个地方换了主人的日据时代,这个地区陷入了稍微恶劣一点的军管时期,物资相对与过去匮乏一点。没有什么改变。

到了改开之前,香港依旧是一个标准化的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香港依旧没有公民选举权,控制军政权力的依旧是英国议会任命的殖民地总督。这里的财政收入和货币政策除了必要的最低限度的维持稳定预算,大部分的港币实际上是英资控制的发钞行百年来聚敛美元等外汇和居民劳动财富的工具。

香港人创造出来物质财富在出口之后换成美元日元英镑等国际货币,然后根据固定汇率换成港币在境内用于消费和滚动,这么来算,从香港的货币出现之后一直到回归之前,所有被抽走的没有用在本港公共事业的税收全部都是英国政府抽走的殖民地殖民收入。

除了这部分属于政府的殖民收入外还有大批英资公司在香港获取的投资性收益,这百多年来随着香港发展积累起来的资产和每年股东分红拿走的殖民地超额利润都是英国的资本家们在这个殖民地的正常利润以外的超额收入。比如进出口配额特权、专营权、免税权、补贴、差别对待中超国民待遇转化的利润等等。

香港的所有的公共服务部门都是为了英国统治此地榨取利益而设立和运营的,看看这里的公共交通、水电设施、通讯网络、教育体系、移民政策,几乎全部都是围绕英国榨取资金和财富搞得。在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借着私有化的改革春风,香港的这些巨大的公有财富承载主体政府投资的公共事业也随之私有化,从从属于每个香港公民的公有财产变成了几大财团的私人财产。

相当于想一次性的把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公共财富打包带走了。当撒切尔夫人和伟人谈过之后如意算盘就破灭了,这些躺在财政账户上的巨额殖民地积累的公共资金收入不能离开香港本土,否则就是彻底的翻脸,中国政府绝对不容许香港人民的财富这样被赤裸裸的抢劫。

所以英国人想了一个遗害无穷的投机办法,那就是花掉这笔钱,大搞基建,然后廉价卖地给英国财团,进行变相的利益输送,这样更受英国政治人物背后的财阀们的喜欢。

搞基建要是想花钱那简直就是没有顶的,过去脏乱差的香港在短短几年时间变得高大上主要原因就是巨额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旧筒子楼拆了建立新的电梯公寓房,新的商业地产不断开发,短时间内就把香港从楼市的严冬中带进了火热的夏季,大批的政府土地被拍卖给英资公司,然后港督撒钱搞基建,做配套,把水、电、交通和商业配套全部搞齐,这英资企业的地皮就陡然升值几倍。

这些企业空手套白狼在英资银行贷款获得了便宜的土地,然后坐等土地在配套完善后升值,然后高价出售,快速套现,楼都不用盖,直接就一步到位的套现了。

整个香港的金融体系给英国完了一出完美的旋转门,把政府账户里的公共资金转到了英资财团的私有账户里。其中接盘英资升值土地最多的就是那个遗臭万年被卓子强绑票儿子的李半城为代表的香港地产大亨们。

这些看起来高价接盘的香港地产大亨其实也没有吃亏,在随后的岁月里一直到回归前,因为政府惜售土地,开发新楼盘的土地严重供不应求,他们拿到的地每年都在涨价,开发出来的楼盘无一不是大赚特赚,从来不可能亏本。

就算到了回归后,原本历史上留下了大批恶心人的亲英派公务员,还有不少有影响力的收钱办事的公共知识分子,通过环保机构反对、私人土地钉子户多、官商勾结等等手段,限制投放市场土地,直接卡死房价下跌的根源。

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等于官商勾结搜刮没有选择权的老百姓。中国当年没有经验,吃了暗亏,但是学会了这一系列套路之后转过头来就用在了自己的老百姓身上,效果自然是非常完美的。在伟大人物离开之后,中国的房价就失去了缰绳,随着大批的印钞和放水,借口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一飞冲天不再回头。通过借由分税制改革给地方政府打开了卖地财政的潘多拉魔盒。

当然这一系列套路玩到这个程度,远远超过了英国人搅屎棍的本色极限和想象力极限,也说不上好坏。

好的一面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把搅屎棍的恶心政策玩出新花样变成了国家腾飞的助推器和超发货币的缓冲吸纳器。坏的一面自然是让老百姓被动的跨入贫富分化的浪潮,使得新生代背上沉重的高房价负担,最终拖累经济发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