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东汉末年的“强宗骁帅”,如今,就在“讨灭泰山贼寇”的大功臣孙坚的眼皮底下,就在满朝上下一片“安定祥和”的氛围当中,悄悄的滋生起来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至少,从表面上看,大汉境内已经安定了很多,不复当初叛乱四起,举国汹汹的情势了,甚至就连刘照自己,也放松了警惕,觉得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大汉的情势,终于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然而,在荀彧的那一双慧眼当中,大汉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如今,荀彧经四府三公加大将军举荐,已经出任了选部尚书一职。这一举荐的本意,是想让为人清正廉直而又慧眼识人的荀彧,多为国家选贤任能。但是,只有荀彧自己心里清楚,这一期望,想要实现起来,有多么的艰难。
朝堂上,依旧充斥着浓浓的铜臭三公上任时缴纳修宫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约定俗成,虽则在正直之士的强烈反对下,刘宏不得不偶尔例外,任命一两位清忠之臣出任三公,而且还体贴的免去了他们的“修宫钱”,但是,朝堂之上,群魔乱舞之相,已然越来越明显了。
在这短短的一年里,花钱而成为三公的,就有司徒樊陵,太尉曹嵩,司空崔烈,以及再次成为三公的司徒张温、司空许相,总共五人。
其中,太尉曹嵩为了与樊陵争夺太尉一职,竟然竞价至一亿钱,却只比历史上多做了不到一个月的三公。
据说曹操听闻此讯,曾写信严词劝谏过自己的父亲,父子之间闹得颇不开心。为此,曹操拒绝了朝廷执金吾的任命,断然放弃了跻身列卿的机会,甚至一度要辞官回乡,最后在多方的劝勉之下,曹操这才留在了巨鹿,继续担任典农都尉,在这一方理想国中,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
而另一位“诤子”崔钧,也和历史上一样,讥嘲其父崔烈的司空有“铜臭味”,险些被父亲给痛责了一顿。
除了买官,阉党对其亲信、子弟的私相授受,更是没有丝毫的减弱。
面对如此形势,荀彧即便身为选部尚书,把持选举,又有何能为呢?该反对的他都反对了,该劝谏的他都劝谏了,除非是以死抗命,否则,荀彧对刘宏的乱命,以及那些狐假虎威的阉党的倒行逆施,根本没有抵抗的办法。
是啊,不顾一切,将刘宏的乱命一一封驳回去,对荀彧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样一来,他这个选部尚书,恐怕也没几天好做的了。
荀彧并非恋栈的驽马,尚书的职位,根本不值得他留恋,丢了就丢了。
只是,荀彧很清楚,当初卢植等人将他安插到这个位置,本质上,还是为了增强刘照的实力身为选部尚书,掌管选举大事,虽不能驳回刘宏的乱命,但若是刘照想要提拔、举用贤才的话,那选部尚书就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没错,刘照身为诸侯王,可以自行聘用人才,但是,王府的职位大多比较低微,对于一些名重天下的人来说,未免太过轻贱。
而何进、卢植等人,即便身在四府,有权聘任、举荐人才,但终究不如选部尚书便宜。
所以,荀彧要为刘照守住选曹。
何况,就连“诤子”崔钧都说过,“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荀彧又何必愚忠呢?
皇帝依旧在胡闹,阉党依旧在乱政,而昔年与之不共戴天的士人们,却有不少人辜负了当初的清名,转而阿附阉党,讨好皇帝,成了趋炎附势之徒。可以说,从士人的角度来说,相比党锢解除之前,士林的风气更加败坏,而朝局也更加令人绝望了。
没错,之前,人们或许还会寄望于党锢解除之后,清正之士纷纷入朝秉政,纠正风气,扭转朝局。可是,现在却连这一点希望都破灭了,怎能叫人不绝望?
如今,刘照大概就是他们唯一的期望了吧。
刘照今年十一岁,已经算是步入了青春期,虽然身体的某些敏感部位还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但他的个子却又不知不觉的飙升了一大截,再加上遗传自母亲何皇后一方的高个基因,十一岁的刘照,身高足足六尺五寸有余一米五以上。
这个身高,已经和一些个头不大的成年人相当了。再加上原本就已经成人的思维,如今的刘照,给众人的印象,已然恍惚是一名弱冠的青年男子。
看到刘照已经逐渐摆脱了稚气,许多寄望于刘照身上的人,大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慨。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乐见于此,有人心情复杂,莫可名状,比如汉帝刘宏有人咬牙切齿,忧心忡忡,比如董太后以及段圭、蹇硕之流也有人春心萌动,暗地相思,比如阿鹊,咳咳,这个且先不提。
回宫六年来,刘照虽无储君之名,却渐渐坐实了储君的位子。对此,刘宏的态度依旧是暧昧不明,一方面,他怕刘照的储君之位一旦坐实,会令何氏一门的地位更加无可动摇,进而危及自身的皇位另一方面,刘照的确是绝佳的嗣君人选,有时候,刘宏甚至会生出让位于刘照念头,将朝政大事都推给这个聪明能干的儿子去承担,而自己则呆在西园里,当一个逍遥自在的太上皇。
当然,这种念头,就连刘宏自己都不敢多想。失去了皇帝的权柄,他还能够随心所欲的逍遥吗?别的不说,来自各个郡国的供奉,还会被保留下来吗?自己的儿子可是要做“明君”的,而且,就算刘照愿意保留,朝廷的大臣又会同意吗?
在这种矛盾的心态当中,刘宏一方面迟迟不肯册立太子,一方面又允许刘照使用太子的仪仗车架,理由是刘照乃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仪仗规格自然要高于其他藩王才是。
一方面,卢植罢公之后,刘宏任命他为太子太傅卢植是刘照的老师,这个任命所包含的意味,还不够明显吗?
可另一方面,刘宏却把教导皇子的责任托付给了卢植名义上,包括刘照在内的所有的三名皇子,都是卢植教导的对象。
可是,任谁都知道,刘照如今在跟随马日磾学习,而皇子绶只不过是名三岁的孩童,根本没到开蒙的年龄。
因此,真正需要卢植教导的,反倒是年方六岁的董候太平郎。
这又是什么意思?仅仅是对董太后威逼的妥协呢,还是刘宏自身也起了防范的念头,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呢?
朝堂上下,宫内宫外,无数人的心思暗自转动着,猜度着。
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刘宏,却大抵没有想那么多,他的心思,早就跑到了别的事物上。
不胡闹的刘宏,还是刘宏吗?不惹出点乱子的刘宏,还是刘宏吗?
当中平四年好不容易平平静静的度过了半年后,这天,在西园中避暑,窝了一整夏的刘宏,突然静极思动,想要出巡了。
皇帝出巡,本也算不上什么奇闻异事,刘宏之前就曾巡幸过上林苑。
可是,这一回,刘宏想去的地方,却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他想回河间国省亲。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