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改革探索阶段19771991年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国足球运动处于全面恢复时期。1978年,率先恢复了全国甲、乙级队双循环升降级制比赛。1979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体委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国足球技术水平若干措施的请示。随后,足球运动在北京、广州、青岛等16个足球重点城市和地区重新发展起来。1980年,国家体委、团中央、教育部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生中积极开展足球运动的联合通知,提出把足球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计划,这对足球运动在中小学校的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自此,我国开始建立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的固定赛制,12岁以下参加“萌芽杯”、14岁以下参加“幼苗杯”、16岁以下参加“希望杯”。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足联的合法席位,为中国足球队参加国际比赛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年,我国国家队、青年队、少年队开始参加世界杯预选赛、亚洲杯、亚运会、奥运会预选赛、世青赛、世少赛等重大国际赛事。
22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有过哪些艰难探索?
1改革酝酿与尝试19921993年
1992年,中国国家足球队折戟奥运会足球预选赛,引发了对中国足球出路的热烈讨论。当年6月在北京郊区红山口召开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提出了足协实体化、建立职业俱乐部和实现俱乐部赛制,成为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开始,也历史性地拉开了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帷幕。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足球竞技水平,1993年11月,中国足协派出一支少年足球队赴巴西留学。
2职业联赛蓬勃发展19942000年
1994年4月,万宝路杯全国足球甲级联赛正式开始,标志着中国足球改革的全面推进。联赛开始后,观赛人员和球迷数量均呈现爆炸式增长,异常火爆的球市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1995年,现场观看甲a联赛的观众已达到314万人次,平均每场观众超过两万余人,个别赛区上座率高达95,接近足球发达国家的水平。球迷协会组织纷纷成立,带动形成了全国性的足球市场。足球比赛开始成为赢利性产业,各俱乐部基本实现自负盈亏。然而,职业联赛的火爆难以掩盖国家队成绩的下滑,接连冲击1996年奥运会和1998年世界杯失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