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心翼翼地避开顶上或地上正在“生长”的石钟乳,尽量踏在那条被人为修缮出的石板小路上,来到了新发现的几个溶洞口。

这几个溶洞口大小高低不一,最小的两个洞口人根本进不去,隐约有水声从洞口处传出来,我估计下面有条地下暗河。

剩下的溶洞还有三个,另外有两个溶洞也能进人,但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半蹲着或顺滑着前行,我们就选择了最大的那孔溶洞继续前进。

这孔溶洞高约两米,宽近米半,我们走着是毫不吃力。往前走了约十米,左边出现了一个支洞,而右边却出现了一个宽敞的石室。

石室为正方形状,长宽各约有五米,正中间有一块正方形的石块,约一米高,两米见方,形似一张石桌。旁边放有几个“石馒头”,应该是用石钟乳加工而成的。室內四角的地上还有一层已成黑泥的积炭,却没有再看到其它的钟乳石。

大壮上前用力一抬,把其中一个端了起来,大壮又搬了一下另外的几个,同样可以移动。看来是有人从其它地方敲下这些“石馒头”后,又特意搬到这里的。

石室的三面石壁上各深深刻有几百个文字,却不是“甲骨文”,而是“大篆体”。我对“大篆体”虽然生疏,却也能认识七八分。我和崇小虎他们三人一起动手,把石壁上被浮尘掩盖住的字体也擦拭了出来。

“阴…符…真…经?”当我看清了起首的四个“大篆”后,轻轻地念了出来。

“阴符真经?”崇小虎和大壮也跟着我轻轻念了一遍,却是一脸茫然之色。

“阴符真经?”原本站在另一面石壁前的“狗王”老十三,也跟着我念了一遍,然后神思恍惚地走到了我身后。

而我在认出“阴符真经”四个字后,心里却马上想到了那本著名的道教经书阴符经。那本阴符经有人说是“鬼谷子”王诩所写,也有人说是“黄帝”所著,所以又称为黄帝阴符经。全文只有四百多字,内容讲的是天道与兵法及养生的关系。

那本阴符经的“篆体”字非常有代表性,是书法爱好者临摹的主要对象之一。我当然也临摹过几次,所以对那才四百多字的内容记得清清楚楚。

而眼前这篇“阴符真经”的内容,显然和我知道的那本阴符经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这篇阴符真经是以“盛神中有五气”这六个字开头的。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我逐字逐句地辨认着石壁上的“大篆体”,而我身后的老十三在定下心神后,也开始慢慢发出了同样的声音:“故道者,神明之源”

“十三叔,你怎么会认识这些字呢?”大壮出声打断了老十三的声音,也点醒了我这个早已闭口不言的人。

“是啊,老十三怎么会认识这些大篆呢?”我心里想道。

“怎…怎么了?”老十三张口结舌道。

“狗王,你也认识这些字啊?”崇小虎没和老十三客气一下,张口就直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