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犹如锁链,环环相扣,相继不断,躯体的变易就是生死易位,就像阴阳交替。佛教把时间抽象为一根细线,头尾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圆,生死可能就是同一个点,而这一点的区别在于这个点会以什么状态运行。所以,如何生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则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行尸走肉,哪怕寿比南山,也如朽木与粪土;如果泽被他人,哪怕命如耗光一现,也如高山与大海。王立需要追求的,不是生命的长与短,而是生命的厚与薄;王立注重的,不是自己能够消耗多少,而是自己能够酿造多少。“无私才能无畏”,穿越生死,彻底断绝一些不该自己拥有的杂念,乐呵呵地摒弃它,远离它,就能够忘我,就能够洒脱,就能够达到觉悟的境地。
十年前,好友之父仙逝。停灵郊外景云山殡仪馆,众好友赶去祭奠。其间,有经常相见者,有多年不见者,而多年不见者中又有数次均在殡仪馆才得以相见者。相聚中,常见与不常见者均齐聚相谈,说前道后论古谈今欢畅异常。期间有人言:“丧家悲怆,我等欢颜,会不会被认为是对丧家的不尊”然:“非也,古人云人到七十古来稀,丧者八十有七,实属高寿也。高寿之丧为喜,俗称白喜,既为喜为何不可欢颜”。观人之一生,生为相对,死为必然,从古至今未有不死者,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渔夫樵老,贩夫走卒概不能免。而人之死,有刚生即死,有童颜年少而死,有壮年未老而死。
所以,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对生命不可不珍惜之,对死亡也不可过于恐惧,“生”与“死”实为一体。世人常说的“生死相依”非两个人好似一人,生死都要在一起之意。而是说生死同体,一事之两面也。人在出生及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在走向死亡,死是蕴含在生命之内的,生的瞬间就含蕴着死的因素,两者互渗混然而一体。古希腊的圣哲指出:死是人无法体验的对象,当人还活着时,死非常遥远;当死来临时,人已经毫无感觉和思虑了。人对死的害怕、焦虑、恐惧,等等,无不都是一种活着时才有的感受,而死亡一降临,人所有的知觉、心理的反映等等都不存在了,人们又怎能害怕呢既然不能够去害怕,人活着时就没有必要去恐惧死亡。
天地为“父母”生我养我,那就好好地活;天地“父母”招我们复返,人也就要安心等待死亡的降临。所以,当生命存在时,要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努力地从事各种活动,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人情,尽可能地品尝人生的种种滋味,让生命中每一时段都充满内容,都有不可磨灭的印迹,都能凸显“生”的意义与价值。那么,对将逝者而言,当死亡来临之际,就会毫无恐惧,心安理得,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并为即将永久地安息而欣喜。对亲属而言,亲人虽已亡故,但那是融于流水,混于天籁,游于天宇之间的一种超自然的领悟。
已经是六十的王立却还心存极大的野心,他与常人不同,他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天下第一的强者,而且是绝对的强大,顺他者昌逆他者亡。
…………
过了半个时辰。
在王立将最后的一个凌云的弟子给击杀,将其灵力给吸取干净后。
王立已经成为了人境四阶强者。
他仰望漆黑的天穹,这个时候,他似乎得到了解脱。
不过人境四阶还是不够,面对陆夜,他必须要保证碾压获胜。因为,陆夜的实力深藏不漏,自己修为在提升的同时,陆夜的修为也同样提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