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魏王高坐在正中,信陵君坐在旁边,百官们武左文右,肃立在丹墀下,背对着殿下两只大鼎,鼎里面的油已被烧得沸腾翻滚。

对魏王朝拜完毕,信陵君缓缓站起,神情严肃:“从考核开始,我就听到许多非正式的议论和正式的报告,都说西河郡守吴朋劳民伤财,摧残百姓,只顾自己享乐,不管别人死活,总之,一无是处,十恶不赦而邺郡守西门远志则与他相反,勤勤恳恳为民操劳,男女老少,无不对其感恩戴德。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所以我带着几位到两地察看,实际情况怎样?还是由你们自己说说吧,谁先说?谁最诚实。”随信陵君视察过的那几位,心中有鬼,面面相觑,不敢开口,信陵君则用威严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终于坚持不住了,突然,一个官员扑地跪倒:“下官该死,轻信了西门远志的一面之词。”

就像河堤崩溃决口一样,其他人也都跟着跪下:“我们也是被西门远志的花言巧语所蒙蔽,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请相国恕罪。”

“受蒙蔽?”信陵君哼了一声:“是被他用金钱蒙蔽住的吧?他给钱,你们就颂扬他吴朋不肯贿买,你们就诋毁他!在你们眼里,好人坏人是用钱做标准!谁得了多少好处?赶快交代,可以免死,否则”一指油鼎……

这些家伙知道瞒不住了,又一齐磕头:“相国明察秋毫,我们确实收了西门的贿赂。”于是一一当众交代了自己受贿的数目。

“审讯”完毕,信陵君跪倒御案前:“大王,要有奖,才能勉励忠直也得罚,才可警戒邪恶。大家都听清楚了,西河郡守吴朋勤政爱民,业绩突出邺郡守西门远志劣迹斑斑,扰民误国,以钱买名,欺上压下,诸臣贪脏枉法为他鼓吹,请大王准臣惩恶扬善。”

魏王朝下一望,叩首认罪的那几位,都是自己平时最宠爱的亲信,有心为他们开脱,却事实俱在,供认不讳,只得委婉地说:“惩其首恶即可,不要打击面过宽。”

信陵君应了一声:“是。”然后挺身而立,面向殿下大声喊道:“把西门远志烹了!”武士们应声而上,像鹰抓小鸡一样,把已吓得软瘫在地的西门远志拽到鼎前,投到滚油中,接着又烹了两个受贿的督官和两个魏王的近侍。这些家伙天天山珍海味,以饕餮著名,吃得肥胖如猪,虽然入鼎前凄厉地惨叫有点儿瘮人,可是能在油炸中香喷喷地走完人生最后之路,也算是他们最后的享受吧!

行刑完毕,撤去油鼎,信陵君的脸上才浮现笑容:“西河郡守吴朋,在短短的两年中,抚孤恤寡、收揽百姓,修桥路、垦荒芜,使百姓丰衣足食。虽然由于不肯行贿,在朝廷里口碑不佳,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政绩有目共睹,大王有旨:吴朋提升为上大夫,加食邑千户、赐黄金百镒、彩帛百匹。”

在整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中,大殿上下,文武百官,一直都是静悄悄地屏呼止息,大气不出。信陵公子一向仁义宽厚,从不持贵凌人、骄横使威,今天却连烹五人,谁不惧怕?这才知道公子原来并非是只爱嬉戏的纨绔子弟,也不是只会打打杀杀的鲁莽武夫,如此雷厉风行的赏罚分明,无论是心中“有鬼”的还是赞同的,都不能不感到由衷的敬佩。

魏王当然也承认信陵君这样整顿纲纪虽然酷烈,却是必须,但挨杀受处分的,多是自己的亲信宠幸,心里终有些酸溜的不自在。

忽然,须贾手捧朝笏出班跪奏:“信陵相国为大王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尤其烹西门大义灭亲,实乃我大魏臣民的楷模,老臣恳请大王给公子加爵晋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