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骜对郏州的攻势是急而不狠,他坚定执行蔡泽的指示,以攻打郏州为诱饵,消灭那些被吸引来的援军,从不任意而为。接到关于信陵君去偷袭渭河口粮寨,将被王龁、桓齮二十万大军夹击,最终难逃全军覆没的通报,他心里很高兴。坦率地说,除了信陵君,别国的将领还没有谁能让他放在眼里,既然这个重要的对手不能来了,他就可以放心啦。

现在,他正倒背着双手悠闲地站在山坡上眺望,等着那些倒霉蛋前来上钩,而且来的越多越好,他还年轻,需要建更多的功劳。因为现在是由副将李信指挥攻城,自己这边是“西线无战事”他连盔甲都没穿,一副儒将风度。

但这种恬静只是表面,内心深处却翻滚着焦虑和不安:如果信陵君只开辟一个战场而放弃郏州呢?自己的努力岂不落空?尽管责不在己,但空手而归终是让人汗颜!

就在他等得有些不耐烦时,楚将景阳的大军到了。

蒙骜很了解这位景将军!武功不错,带兵多年,性格急燥,刚愎自用,肚子里却没多少草料,挺扎手,可也不难对付,但信陵君用兵之道往往是前后相济!主攻之后,出人意料,还有一波更厉害的第二次打击,给你造成先胜而后败的结局,所以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景阳这十余万人的身上。

蒙骜是秦军将领中的后起之秀,不但英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面对景阳逼近扎营,他仍不急于发动攻击,继续仔细侦察,终于发现魏军也在偷偷向郏州运动,这才制定了一个作战方案:自己留部分老弱守营栅,副将李信带精兵诈攻郏州,实际上却是设伏于外以待楚军。

本来交代给景阳和卫庆的任务也只是虚与秦军周旋,仅以缓解郏州危急,待信陵君解决王龁后再合击蒙骜。怎奈景阳认为堂堂楚国大将总给人家当做起配合作用的“偏军”,心里很不平衡,但在信陵君的指挥下,军令难违,不敢妄动而现在与信陵君分处两个战场,将在外“君命”且可“有所不受”,何况信陵君?自己完全可以捕捉战机打一个大胜仗,以扬楚军之威!

但景阳是一位“标准军人”,作战中决不违反操做规定,所以先派探军进行常规侦察,然后才对秦营发起猛烈进攻。不出他之所料,秦军虽然顽强抵抗,却经不住楚军的攻击,一处溃乱便引起全线瓦解,忽啦啦一阵风似的全都跑散,等景阳冲入秦营,一个敌人也看不到了,战果不算显著,却终是抗秦史上的一次胜利,足以载入史册,成为景阳一生中一个闪光点。

不过景阳并不满足于这点儿战绩,就算不能全歼,如果把秦军一气追围函峪关,也会大大露脸,于是“命令”卫庆向自己靠拢,同驻秦营。

可是卫庆却不肯违反信陵君的命令,而且认为秦军败得蹊跷,只能说是有指挥的撤离并非惊惶溃散遗留的营栅里虽有些衣物,军械等战备却一件没剩,不能不让人怀疑,便传信给景阳提高警惕。然而景阳哪里肯听?反说卫庆心怀嫉妒,意在阻挠自己立功,回信一顿冷嘲热讽。卫庆当然管不了景阳,只把这里的情况飞报总指挥部。

蔡泽接到王龁不肯攻华州反去郏州的报告,叫苦不迭,因为他清楚,信陵君并非真的去援郏州而是寻找战机消灭自己的力量,很有可能就埋伏在中途等待王龁,通知王龁已经来不及了,只得速令桓齮放下华州去援救王龁但如果王龁已败,就不要与信陵君部队接触,绕路去郏州与蒙骜合兵消灭楚、魏两军,乘势攻下郏州。

卫庆在没接到新指示之前,决定先修建一座临时营寨做依托以免被动,而蒙骜则是计划在魏军也进驻秦营与景阳合兵后一齐围歼,无奈卫庆不肯上套,反倒自立营盘,就给蒙骜出了一道难题:一旦对景阳发起攻击后,卫庆如果支援景阳,自己的行动势必受到牵制如果卫庆被吓跑,减少近一半的战果实在可惜。所以他得斟酌形势、衡量得失,寻求两全其美的方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