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胡季犛来说,只有这一种解释。

更何况,胡季犛早就听说过明国有所谓的锦衣卫制度,特务工作十分先进。

对于本来就不大的虞国,一千名细作恐怕能把全国上下调查个清清楚楚。

何处囤积了粮草、何处守备薄弱,何处易于防守,何处是虞国士兵支援的必经之路。这些信息一旦为明国所知,恐怕只需要一万精骑,横行南越,便可来去自如。

胡季犛越发的睡不着觉,直到他收到了来自大明军队的战书。

书中言明,大明天军已至,逆贼若不顺天命而降,便于五日后在某某地堂堂一战云云。

胡季犛看着这封奇怪的战书,更加摸不着头脑。

战书这个东西,历史上经历了很大的流变。

最早春秋时代的战争,是为了争霸,而不是消灭敌方,因此战书中战争的理由反倒是次要,最主要的是写明何时何地进行战斗。

那意思很明白,不服来战,老子要堂堂正正的赢你。

等到后来,战争的本质变成了要消灭对方,战书也就写得越来越不一样了。

出兵的理由变成了主流,而战争的实际时间地点,反倒渐渐被淡忘,最终完全消失。

因为要消灭对方,必须师出有名,但是时间地点若是写得太明白,对方也就会做出针对性的防御或准备。

毕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往往可以更容易地获胜。

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允炆下的这一封战书,颇具古风。

对出兵的理由、胡季犛的错误一概不写,只写明了交战的时间地点。

胡季犛思考了很久,对方若是一千人的谍报部队,那应该短期内不会有任何正面战争发生。

但如果自己身边就集结了数万大明部队,自己不可能一无所知。

思来想去,大概只有一个理由了。

这个大明天子,可能是傻的。

以一千人来此,居然还下战书约战我大虞国数万将士,这不是傻是什么。

而且交战的时间是在五日后,五天的时间,足够胡季犛把整个南越的部队都集结起来了。

虽然敌军部队,胡季犛也不敢过于怠慢。

毕竟,那道战书的落款是大明兵部尚书齐。

若是果然兵部尚书被大明天子坑过来,只带一千人马,五日之后,必然是大虞国的阶下囚了。

手中有这样的的官员,今后大明国再发大军来时,便可以作为谈判的筹码。

只是不知道大明国对这种败军之将,还会不会看重。不过听说,这位兵部尚书可是大明天子眼前的红人。

既然是兵部尚书,断然没有不知道用兵之道的道理。以小博大,断然没有打阵地战的,都是只能用计靠巧取胜。

这么少的兵力,还下这样的战书,那必然是死路一条。胡季犛甚至有自信,连自刎殉国的机会都不留给这位大明兵部尚书。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