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彦主持的征兵工作很快的到了鸡笼港中人众的支持。

虽然朱公子终究是要走的,但众人亲眼见识过鸟铳的威力,对于自己能保卫鸡笼港,已经没有任何怀疑。

前来报名应征成为士卒的百姓有几千人。

朱允炆显然并不需要这么多人,也养不起这么多人的常备军。

“咱们这次招募的是常备军,只要被挑中的,以后每日都要吃住在军营了。”

雷彦的声音通过铜制的喇叭,传达到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军营负责各位的吃住,此外,每月有五两银的军饷。”

每月五两,依鸡笼港当前的粮价,那便是八石粮食。一年下来,就有近百石粮。

一个青壮劳力人工耕种,能照顾两亩地已经是极限。即便是有耕牛,能照顾三五亩,一年到头也不过十几石粮食。

去朱公子手下当兵,不能不说是极富庶的营生。

“诸位若有不愿意舍弃旧业的,便请回吧。”

几千人中,倒还真有那么几十个人转头便离开了。

可能是出于不愿长期参军的考虑,也可能是信不过朱公子真能给出这么高的军饷。

但这都不重要,毕竟走掉的人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朱公子开出的军饷,太有诱惑力了。

“此外,年龄低于十八岁、以及高于四十岁者,这次我们暂不录用。”

这一下,走掉的人就多了。

这个年代的平均寿命虽短,但是那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夭折率很高。只要能活到成年的人,不遇到天灾人祸,活到五六十岁还是不成问题的。

前来应征的人众当中,倒有一少半超过了四十岁。

当初作居民登记的时候,可是谁也想不到年龄这么重要,因此也就基本不存在瞒报的现象。

如今,朱公子那里有全港百姓的年龄底簿,无论如何抵赖不得。

因此,许多年龄不符的百姓纷纷离去,雷彦大致估算了一下,剩下的还有两千余人。

尽管如此,人数还是太多。

朱允炆打算留在夷洲的鸟铳,不过一百。

寻常的海贼骚扰,有一百鸟铳当然足够抵御了。

“各位愿意投效的好汉,请到东厢登记,朱公子择优录取。”

所谓择优录取,朱允炆给他们定了几个简单的指标。

第一是身高,这个营养单一的时代,百姓的身高普遍不高。不过,到底是缺乏哪种营养物质导致个子不高,朱允炆可不知道了。

朱允炆照着这个时代百姓的普遍身高,做了高矮两根竹竿。

凡是高过较高的竹竿,或是不足较低的竹竿的人,一律直接淘汰。

鸟铳要排成一排,才有最大的威力,因此,使用鸟铳的士兵当然应该身高差不多,这是首要的。如果身高相距过大,鸟铳便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排。

今后如果有战壕战,统一的身高更有利于确定战壕的深度。

朱允炆的这两根竹竿相距不大,很快就淘汰掉了一千多人。

这第二轮测试,则是视力。

这些日常在田里做工的庄稼汉子,没有读书人那种长时间把目光聚焦于很近的一点的不健康用眼需求,视力这一关,倒是并没有淘汰掉很多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