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儒生李牧之忽而眼神有些暗淡,“如此也好,如此也好。”
话锋一转,李牧之正了正身形,“此次这大梁的风景你李慕白怎么看?”
白衣金刚李慕白反问道,“和尚看到的是和尚看到的,现在是和尚在问你,你看见了什么?”
老儒生李牧之笑着摇了摇头,“这就是你这和尚不讲理的地方了,不过无所谓。谁让你们佛家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说法,这大梁城如此凶险的地方,何必要来?”
大和尚李慕白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这李牧之的意思他自然懂,以你李慕白现在的名声跟地位,何必来这里,说不得就要在这里翻船,甚至身死也说不定。
白衣金刚李慕白,你就算是再狂妄都没有问题,可是你一旦牵扯到这一国,一州的内幕之中,一不小心就是身死道消的结果。
老儒生李牧之并不着急,因为这件事本身便急不得,经过这么多年,他也早就知道了隐忍二字,更何况,自己这里不过是大小棋局中的一座而已。
茶还是微苦的好。
大和尚李慕白淡淡地说道,“既然已经来了,那便不去想太多了。来这里不过是想一旦天地变换,能少死一些人便少一些吧,国教这种称号,本就是累赘,在之前和尚便说过此事,可是总有人觉得这样会更好。不过,和尚有些好奇地是,这件事是你计划的?那你又怎么能逃过这上林院的耳目,要知道其中还有条铁律,人间帝王不得为上五境修行者!如果说梁王刘方非要如此,那和尚便不得不亲自出手,或者在和尚出手前,就会有人出手。那么,梁王刘方一死,这后面的棋你该如何下,难道找个王子,还是藩王,据和尚所知,这些人似乎都没有那样的潜质,足矣让你李牧之辅佐。”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大和尚李慕白终于不再敲桌子,认真地盯着老儒生李牧之。
听完这些话,老儒生李牧之笑了笑,“没想到,你知道的比我想象的还多,果真是从那个地方走出来的人,果真不一样。不过,你难道不好奇,我为什么敢如此肯定这些。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
大和尚李慕白摇了摇头,“我认识你师弟,对于你也了解一些,如果这样的本事都没有,何谈,为生民立命,只是你真的有把握将和尚留在这里?”
空气中忽而有些寒冷,那是从大和尚李慕白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
老儒生李牧之像没发现一般,“留人不一定非要靠武力,其实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为什么我能如此的肯定。因为那个从江流城带来的女子,有了她,一切便都有了可能。说来这身为帝王,也是够心酸的,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想他死,还有这么多人争,也是件奇怪的事情。”
大和尚李慕白点了点头,“就像你们书生求的是流芳百世,史书上留个美名罢了,不过是多作孽罢了。”
听到李慕白如此说,老儒生李牧之笑了笑,“你可知我为何名叫牧之?只为天下之大,皆可牧之!不过现在只是个穷书生,说什么牧之天下。其实我不想跟你说那么多道理,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过,既然都喝了穷书生一杯茶水,想来听听道理,应该不会马上翻脸的吧?”
老儒生李牧之继续说道,“这世间纷乱,以为如何,就拿梁国来说,藩王耸立,分割而治,所以才会乱,拿更大的来说,七国之乱,为何会乱,表面上看来,自然是藩王割据,各国之间不和所致,可是说到底还是人心二字,所以先圣曾经大发宏愿,人性本善,愿用百年,千年的时间来让人心向善,你看看这世人,过了多少年,不过在做些先人做过的事情,仍然是混乱,斗争不休。所以穷书生想了一个笨办法,那就统一,以法为纲,道德为律,一条条规矩来约束这苍生,天下再乱,也会比现在好很多。”
大和尚李慕白耐心地听完了这李牧之的话,想了想说道,“大和尚以前也这么想过,若是七国联合,哪里有蛮荒入关之事,至于你所说的这些对错,我不想去深究,因为没有意义。不过我想总有人愿意去看看,少死点人总是好的。不过,你真的就认为这么点道理就能将和尚困在这里?”
老儒生李牧之摇了摇头,“那佛道大会不过是个幌子,只要那梁王刘方从那山上下来,再加上那个身怀异数的女子,藩王可灭,梁国一统,再后面便是看我李牧之的了。”
大和尚李慕白摇了摇头,“你跟你师弟确实是两种人,他曾经问过我,杀一人跟杀千人有什么区别,当时和尚我回答不出来,现在我来问问你这个儒家的先生,你的答案如何?”
老儒生李牧之忽而笑了起来,“也就我那师弟会没事想这些问题,不管是杀一人还是杀千人,杀一人救千人的事情,我做过,杀千人救一人的事情我也做过,没什么不一样,都是杀人,不过这些跟所谓的大道可是隔着十万八千里。”
大和尚李慕白笑着,“偷听了这么久,也该出来见见你这个所谓的师伯了。”
阿川摸了摸鼻子从矮墙后走了出来,刚要对这李牧之行礼,便被李牧之阻拦,“我已经与你师傅没有半点关系了,我也不会把你当成我脉的徒弟。”
阿川笑了笑,这样也好,省的自己忽然就多了个这样的师伯。
大和尚李慕白忽而问道,“阿川,你怎么看?”
阿川皱了皱眉头,
“说到底,还是为了人,不好说,也不敢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