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李吟柯躲在放有冰盆的屋里,舒舒服服地看书。通讯器放在手边,映出赵以然的脸庞,两个人边看书边一边闲聊。

只不过李吟柯看的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这是南宋陈言的书,赵以然看的劝善篇,是徐皇后编写的书。

赵以然是当成一个任务来看的,出去还能装一下,李吟柯是想看看中医,他对赵以然笑笑:“以后我也能学会把脉看病。”

赵以然撇撇嘴:“中医哪有那么容易,看书就会了?”

李吟柯也没反驳她,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你姐姐嫁到吕家了,还可以吗?”

“还不错。吕佳杰对她还可以。”赵以然道,“不过当媳妇还是没有当姑娘舒服,姐姐每天都要去给婆婆请安,布菜,然后才能吃饭。”

李吟柯一笑:“你结婚了肯定比当姑娘时舒服,玉娘子不太爱管人。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应天府,说不定还能和郑和一起下西洋呢!”

赵以然对这个不感兴趣,说:“听说皇帝是马背皇帝。我想去看看古代的战场。”

“会的,等到永乐八年,皇帝会对蒙古用兵,等我们长大了,可以去瞧瞧。说不定你还能当个女将军呢。”

赵以然还当了真,一本正经道:“嗯。”

转眼又到年关,李家人凑在一起吃了个年夜饭,初二李建贤就带丁采薇从汉江乘船去应天府拜见岳父丁永年,一起带着的还有三个儿子,留在家里的,只有李梦河杨氏,玉娘子,李千裕夫妻,李吟柯和千兰。

前面那个做永乐大典抄书吏而过劳死的瞿家子,朝廷拨下来抚恤金,约是五十两白银,瞿大富和杨三娘回到厉山镇下面村子,买了田地,租给佃农,自己做起了地主。

徐长生也给李吟柯来了一封信,和一笔钱,表示彩绘三字经在随县卖得极好,让李吟柯再送一些书过去。

这段时间李吟柯有时候会去找吴可,或者是赵以浩,只是赵以浩一心埋头读书,是个无比乖的孩子,李吟柯和他说不到一块儿去,就慢慢不找他了,只有赵太太叫他去吃饭的时候他才去。

二月份县试之前,李建贤带着丁氏和儿子们回来了。但是小儿子千峰没回来,留给了岳父丁永年。三少爷千泽留在随县考试也没回来。

县试完了以后,李千泽过了,名次一般,没多久,李丹阳的信就来了,他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考中了案首!而在他影响下的李文渝,也通过了县试。

等到三月份,提学通知各府,州,今年的院试分为多地考,长江汉江水系所在府州全部在武昌考试。而湘江水系则在长沙考试。至于剩下的偏远州府,提学分别考试。

李吟柯又开始复习了,针对主考官的喜好来看书作文,有吴可在,他很容易就知道今年的主考官是谁了。

姓石,名襄,江夏人,家境贫寒,洪武十八年进士出身,如今四十五岁,为人刚直孤僻,最钟爱寒门子弟。

吴可还咂咂嘴:“石襄,襄,总感觉是襄阳人啊!”

李吟柯也有同感,不知怎么的,他觉得这个石襄和他气场不合,他的身上,悠闲的气质表现得比较明显,一看就不是寒门子弟。

如果是这样,这一次,说不定小三元的梦就要破了。

四月份,李文渝,李丹阳都来襄阳府参加府试。这一次,通过的只有李丹阳,李吟柯请他来做客。

一年不见,李丹阳长高了不少,身板也壮实了,脸庞红润,头发乌黑,衣裳也穿得干净整洁,看来过得不错,看起来像个十二岁的男孩了。

李吟柯问他爹爹的腿治好了没有,李丹阳摇摇头:“没有完全好,但是年初征徭役,一家子还强令我爹去,这件事搞得十分不地道,我爹是老二,下头弟弟上头哥哥,爹不疼娘不爱,好在族里都知道我爹的苦处,我们一家就彻底搬到县里去了。”

永乐四年皇帝朱棣下令修北京宫殿,从全国征调上百万民夫,李丹阳家自然逃不过。

“那你家最后谁去的?”

“三叔最后说自己去,爷奶都心疼小儿子,最后东拼西凑凑了二十两银子抵了徭役。”说着冷笑一声,“家里穷得只能喝稀粥,还给三叔拿棺材本,偏心到不可理喻!”

“反正你现在搬到县城里,眼不见心不烦。”李吟柯安慰道,“等你院试过了,就是生员,你和他们就不是一个平台上的人了,这些事情就烦不到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