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先通读,头场读罢明白了:职业教育源于国务院转发的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这一报告是教育部和国家劳动局共同起草的。

报告指出:提倡“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加之文革和“四人帮”破坏,大批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被迫停办,农业中学、职业学校摧残殆尽。造成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

报告还讲:普通高中毕业生除了少数升入大学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人需要劳动就业,但是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各行业又亟需技术力量,只能对工人进行学徒培训这种情况对四化建没和安定团结极为不利为此,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看到这时,我不觉对曾庆元更加敬佩了,他看到了这一点,对我提出过殷切地期望,就凭这一点,我也要尽浑身解数干好这一工作。

我又认真仔细地将文件中的重点部分进行精读。

首先是精读了改革的方针:实施“三个并举”。即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并举国办学校与业务部门、厂矿企业、乡镇办的学校并举我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这一方针把职业技术教育扩展到了方方面面:象爱华原来所在的商业干校以及财政干校、农业技术广播学校、农机学校、卫生学校、粮食干校等等都在职业技术教育范畴之内还有轴承厂、刘房子煤矿的技工学校也在这一范畴之内职业技术教育的触角还延伸到了乡镇。我有了一个感觉,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大有作为。

其次是精读了改革的途径,我概括为“四办”。即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高中各行各业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技工学校创办职业技术中专我把这“四办”理解为四个梯次,改办夯实底座,举办建好台阶,开办搭好塔顶,创办树起塔尖。

第三是精读了改革的办法,我概括为“一个规划”,“两个为主”。即做好全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凡培养技术人员和干部的职业技术学校,以教育部门为主,劳动部门配合凡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职业技术学校,以劳动部门为主,教育部门配合。

我把精读后的三方面内容归结成了“一二三四”。即“一个规划”,“两家配合”,“三个并举”,“四个层次”。

余下的时间,我绞尽脑汁捉摸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先找来了全县普通高中分布情况及师资、在校生、招生计划情况,又收集社会办学的资料看后,感到还不够,就请刘股长带我到一所普通高中、一所社会办学单位去解剖麻雀之后又到劳动部门去倾听他们的想法最后结合实际,想出了五项措施:

一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在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即公社时代的五个战区,改办5所职业高中,简称“抓五点”

二是和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主管部门联办农业技术、职工技术、商业技术、木工瓦工培训、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10所职业学校。简称“办十校”。

三是在所有中学开办职业技术培训班,因地制宜,因师设教。当时,全县有107所中学,取整去零,简称“开百班”。

四是确定1983年暑期招生计划。鉴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不同,学生需要动手操作,每个班招生限额为30人。简称“招三千”。

五是在招生前以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召开全县职业技术教育会议,出台鼓励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诸如持职业学校毕业证的毕业生在征兵时视同高中毕业生,招工时免学徒期,可以参加高考等等。简称“造声势”。

一周时间,我拿出的不仅是办报方案,而且是工作方案。职教股成立两年了,第一次有了自已的“行动纲领”,并且是便于传诵的歌谣式的纲领,刘海林乐坏了,潘玲对我也刮目相看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