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元年1403年,“靖难”四年的燕王朱棣即皇帝位,十五岁的蜀王世子朱悦熑奉父王朱椿之命,前往京城朝拜这位刚当上皇帝的四伯父。朱悦熑给朱棣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朱棣很喜欢这个来自蜀中“天府之国”的十一弟家的气质优雅的侄子,给与了他格外多的赏赐。

却不料在永乐七年1409年,忽闻蜀王世子朱悦熑不幸病逝,年仅二十一岁。

世子英年早亡,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这个打击,蜀王朱椿伤心欲绝。他跪在妻子蓝氏的灵位前,数日不食,他恨自己枉为皇子,空有富贵,不但保护不了自己衷爱的结发妻子,就连妻子给自己留下的唯一的儿子都护不住。

十七年前的洪武二十五年,先帝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先于父皇病逝,如今,同样的痛苦发生在了朱椿身上。

朱椿此前已在成都北郊的凤凰山上为自己修建了一座陵寝,没想到自己还没来得及“享用”,儿子却早逝。朱椿爱子心切,万念俱灰,顾不上什么讲究,就把陵寝让给了早逝的儿子朱悦熑,成为了子葬父墓。所以,谥号为“蜀悼庄世子“的朱悦熑的墓地规模远远超过了建制。

朱悦熑的谥册是以永乐皇帝朱棣的口吻写的:“尔蜀世子悦熑,为朕犹子,端谨重厚,孝友谦和,安荣贵富,式期远大。属兹茂龄,遽然长逝,特遵古典,赐尔谥曰悼庄。”

朱悦熑死后,蜀王朱椿没有立其他的几位庶子为世子,而是立了朱悦熑的长子朱友堉为世孙,他今年有十六岁了。

倾城听了朱瞻基的这么一番话,感叹地说,:

“唉,十一爷爷身为骄傲的皇子,也还不免有着这许多不如意的伤心事,真是世事无常啊!”

“是啊,在别人看来,作为皇子先天就有着无比的富贵和权势,岂不知他们一生下来就注定没有自由,谨守着无数的规矩。自两岁就要离开母亲去宫中的皇子所养育,等到十岁左右封了王有了封地,十五岁起就得娶王妃离开皇宫,千里万里的就藩封地,藩王无旨不得回京,更不许擅离藩国。多少年都难以再见父皇和母妃一面,其实内心满是孤独和凄凉呐。”

朱瞻基说到此,想起自己也是两岁时离开母亲太子妃张氏,养育在皇祖母宫中多年,直至皇祖母生了重病才又回到东宫,来到母妃身边的,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

“建文元年削藩时,十一爷爷没有受到牵连吧?”

倾城想了想又问。

“怎么可能不受牵连,那时除了已去世的六位皇子外,还有六位年纪小的皇子尚待在宫中没有就藩,十四位在世的藩王先是被收回军权,后又被撤了三卫兵马,半年之间就有五位藩王被废为庶人,周王朱橚全家老少被流放云南蒙化,代王朱桂被囚禁大同,齐王朱榑被软禁南京至死,岷王朱楩被迁徙漳州,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其余的九位藩王哪个不是胆战心惊,朝不保夕。”

说到这里,朱瞻基摇了摇头,

“其实他们都看出来了,建文帝这是要听信几个文臣主政,他不是削藩,而是要置各位皇叔于死地。这是自毁根基,动摇国本啊。所以皇爷爷以北平八百壮士举起“靖难”大旗,才会一呼百应,势如燎原。由于蜀王与代王乃是一母同胞,建文帝后来又下旨将代王朱桂一家人发配成都,交于蜀王“管教”,也是居心叵测,想找借口罪及蜀王,只是由于“靖难之役”爆发他顾不上了。不然这些皇叔都难逃厄运,大明朝的江山还真是堪忧。”

倾城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

“自古藩王造反鲜有成功的范例,以一隅对全国确实没有制胜的把握,不可想象。但富贵险中求,兵法上说:置于死地而后生。得民心者得天下,皇爷爷是命中天子,所以当得天下。”

这时青龙骑着马走近了马车,轻声询问:

“少爷,今晚住在城外,还是进城?”

“加快点速度,进城!”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