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达兄,志才兄,自儒门大会之后再未相见,今日相逢,真乃幸也!”江南对着分立曹操左右的两位青年人说道。
这两个青年人也是约莫十九岁的样子,一位青衫薄带,风度翩翩,一看便是君子之属,而另外一位则是长发散乱,面色苍白,令人想到的只有狂放不羁四个字。
“哦?没想到云衍将军竟然同公达志才两位先生相识?”
曹操有些好奇,同时又有些得意,这两位贤才可是自己亲自请出来的,虽然不比诸葛璟麾下的谋士,但他能这么快地平定兖州,这二人出力甚多。
“我同两位兄台相识,可是要比与孟德将军早得多了!”江南眸中流露出一抹莫名之色,笑着对曹操说道。
那青衫文士此时也是笑着对曹操,说道:“禀主公,云衍乃是武当龙门传人,攸出身儒门,在恩师座下受教之时便与云衍相识,只是自三年前的儒门大会之后,便再未相见。”
“不错不错,云衍啊,听说步师伯把你派到雁门关去历练,忠本来想去找你游玩,但山高路远,我这副身板可是受不了。今日一见,云衍可要好好地陪愚兄饮上几杯才是!”
那衣衫不整的青年更是不见外,直接就勾住江南的肩膀,放声大笑道。
若是诸葛璟在此,见到两人的形容举止,定会知晓这两个人的身份。
荀攸,戏志才。
荀攸,曹魏四大谋士之一,仅次于郭嘉荀彧,出自颍川,虽声名不显,然而却是算无遗策。曹操能够迅速地平定北方,除了倚仗郭嘉之谋之外,便要数荀彧荀攸于后方稳定大局,筹集粮草之功了。
而且,荀彧同荀攸还是叔侄关系,荀彧虽然比荀攸年幼,但真正论资排辈起来,荀攸还是称荀彧一声叔叔。
戏志才,三国时身份最为神秘的谋士,正史之中对他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字,然而有关戏志才的野史却是源源不断。
传言道,戏志才智不下于郭嘉,谋不逊于荀彧,乃是曹操早时最为倚重的谋士,只可惜天不假年,戏志才英年早逝,如同一颗流星一般在夜幕中划过,璀璨而短暂。
“志才兄还是少饮些酒才是,毕竟你身体根基亏损,再这样下去奉孝都要把你给比下去了!”
江南对于戏志才的动作见怪不怪,拍了拍戏志才的肩膀,半是玩笑半是郑重地开口说道。
戏志才闻言摆了摆手,说道:“别跟我提郭奉孝那孙子,自从前几年跟我在巴陵喝了次酒之后就不知所踪,近年来才知道他是去了并州,每天美酒佳人不断地,留我一人在颍川苦熬,一点都没有人情味!”
江南听了不由得哈哈一笑,说道:“志才兄可是误会奉孝了,你行踪飘忽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就算是奉孝想要传信与你也是无从下手啊!
而且,奉孝这些时日可是与美酒佳人无缘,每日生不如死,这次想跟着某家出来都不成啊!”
戏志才闻言不由得大奇,拽着江南的衣袖,说道:“哦?还有这等事?酒色双全郭奉孝,要是离了美酒佳人,竟然还活着,真是一大奇事啊!”
眼见得戏志才同江南谈兴愈浓,一旁的荀攸连忙轻咳一声,开口说道:“志才,云衍,我们还是先进城再说吧!”
戏志才这才反应过来,拍了拍脑门,对曹操拱手说道:“主公见谅,忠久不见旧友,一时情难自制,还请主公恕罪!”
曹操爽声一笑,毫不在意地说道:“先生说哪里话,来,今日云衍将军同子龙将军大驾光临,一定要不醉不归才是!”
众人齐声大笑,便一同进了兖州城,曹操在府堂之上大摆宴席,觥筹交错,江南同荀攸戏志才又是老相识,整个晚宴的气氛自始至终都是十分融洽。
宴散之后,江南便在曹操安排的院落中暂住,而赵云则是率领三千风骑于城外安营扎寨,只待明日便共议取豫州之事。
三更时分,江南的院落中,两道人影相伴来到,江南并无意外之色,将二人迎到了房中。
“未曾想到,公达兄同志才兄竟然被孟德将军招揽,留在兖州,若不是某今日来到,还不知道两位兄长已有良主。”
江南请荀攸同戏志才坐定,为二人斟满了一杯酒,笑着举杯说道。
荀攸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江南拱了拱手,开口说道:“并非有意隐瞒云衍,而是曹公亲至颍川寻访贤才,攸感曹公三请之德,这才投效曹公!”
江南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公达兄误会了,如今天下纷争渐起,正是我辈奋发之时,公达兄身为儒门中人,自然是志向深远,择明主而投之自然是理所应当。
只是文若如今在并州主事民生政务,某本以为公达也会来并州,没想到却是留在了兖州。
倒是志才兄……靠!戏志才你放手!”
江南目光看向戏志才,却不料戏志才不知道什么时候将江南面前的酒壶夺走,正仰头痛饮着,气得江南直接上手夺了过来,只是壶中的七星酒已经是滴酒不剩,空空如也。
“啊啊啊,戏志才我跟你拼了!”
江南要疯了,这次出来是行军作战的,他就带了这么几坛子七星酒,好家伙,这戏志才直接一口灌进去一整壶,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反观戏志才却是一脸迷醉地细细品味着嘴里残留的七星酒的味道,让旁边的江南几乎暴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