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队,决战的时候到了!左右出击!”
杨通文第一个拍马冲了上去,两队骑兵紧跟在他后边,跃出了阵地。
杨通文一个横云断峰,叛军死伤一大片,再一招血战八方,叛军立时血肉横飞。2000苗兵剽悍无比,挥舞着苗刀在敌阵中来回冲击,叛军脑袋纷纷掉落在地。
厮杀了半个小时,叛军还有剩五千步兵。黑脸头目突然朝杨通文甩出十枚钢针,苗王头一偏,举起左手接住了五枚钢针。
杨通文怒吼一声:“叛贼,竟然暗算本王!”
只见杨通文左手一扬,将钢针反射回去。
黑脸头目的胸前和两眼各中两枚,还有一枚命中颈大动脉,他捂住眼睛,痛得哇哇大叫。
杨通文催马过去,鸿钧戟划出一道弧线,黑脸立马身首异处。叛军的骑兵队长见状,带着仅剩的百来人朝山下逃窜而去。步兵一下动摇了,也开始退却。
拦牛峒的江君文率着2000乡勇从山的南麓拦住了叛军的退路,两军前后夹击,叛军招架不住,被杀的丢盔弃甲,不到2000人了,纷纷缴械投降了。
东山这一战,杨家军将士无一人阵亡,歼灭叛军8000余人,以少胜多,保住了养马基地,极大鼓舞了前线抗金士气。
宋宁宗闻之,大喜,八百里加急诏书下达到城步寨,命令杨通文尽快组织一支10万人的武装,前往淮水前线抗金勤王。
话说南山一战后,杨通文奉诏勤王,但是宁宗皇帝是只铁公鸡,一钱银子都没有给。
“打仗的事情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装备不给,钱粮也不给,这不是摆明了抠门吗?”杨通文心里骂道,“赵扩这小子,你当我是真土豪啊?打不过金兵就想到我了,你爷爷当年给我一个副将,小瞧老子了!一个脱离了中央军军营多年的副将带兵十万,这不是莫大的讽刺么?”
韩胄大权在握,可以朝令夕改的。三日后,兵部一纸命令,要杨通文尽快前往川陕平叛。
为此,杨通文懒得理了,按兵不动,只派遣200苗兵勇士入川,先锋是杨光耀。除掉吴曦,不可兴师动众,只能秘密行动,这样就可以麻痹其意志。
吴曦者,德顺军陇干人也,伯祖父吴、祖父信王吴均系有口皆碑的抗金名将,父亲吴挺在对金作战中也多次立下汗马功劳。吴曦身兼数职,担任四川宣抚副使,兼陕西、河东路招抚使,朝廷这么看重他,为何要叛变、攻打城步寨呢?说来话长。
韩胄急于北伐中原,一再为吴曦加官晋爵:开禧二年三月升任四川宣抚副使,次月又兼任陕西、河东路招抚使,特许便宜行事,有权先斩后奏。自绍兴末年以来,四川宣抚司主管军政,四川总领财赋所掌管财政,两个机构势均力敌,相互牵制。韩胄这时将总领所隶属于宣抚司,由宣抚副使即吴曦节制,财赋之权又归于吴曦,他一手遮天,为以后吴曦的叛变埋下了隐患。
韩胄一错再错,枢密院编修官宋德之好言相劝:“轻变祖宗旧制,命武臣帅边,以自遗患。晋叛将、唐藩镇之祸基于此。”可是,韩胄立功之心太切、北伐劲头正足,逆耳之言根本听不进,以致朝廷对四川地区失去控制。
韩胄对吴曦并非毫无警惕,他按照惯例,差派其亲信、文臣程松出任四川宣抚使,以牵制吴曦。韩胄明明知程松与吴曦有旧,实乃铤而走险,如果二人联手叛乱,后果不堪设想。吴曦在临安任殿前副都统制时,程松只不过是小小知钱塘县,程松通过讨好吴曦,从而巴结韩胄,以致官运亨通。吴曦对于程松这个文官出身的宣抚使,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金章宗看中了吴家的影响力和四川的地理位置,直接策划招降吴曦事宜,命令蜀汉路安抚使完颜纲进军到吴曦的老家德顺州一带,寻找吴曦的亲属。完颜纲找到吴曦的族人吴端,并把他任命为水洛城巡检使。此后招降吴曦的活动,主要是吴端穿针引线,进行得相当顺利。
金章宗亲笔写下策反吴曦诏,诏书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宣称:“威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自古如此,非止于今。”并以岳飞为例,具体加以说明。自己在川陕边区拥兵七万,朝廷难免会猜忌,前车之鉴让吴曦心里畏惧不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