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侯的强烈反对,很快在政事堂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事实上,整个朝堂还真担心曹侯拥兵自重。此刻元佑帝昏迷不醒,没有人能强力压制军方,纵然掌握着大权的政事堂,也担心军方大佬乘机拥兵自重。

曹侯递来的利弊陈词,最终让政事堂做出了让步。相州城的三十万大军,允许曹侯带领二十万大军继续北上,前往长城一线的真定、太原等重镇布防。剩余的十万大军,则要全部撤回汴京,然后回撤到原来的各个布防地。

不仅如此,原来还驻留在汴京城的其余勤王大军,除了竞选了一部分下来之外,保留汴京周围有三十万禁军大军拱卫京师后,大多数也全部要求遣返回归原来的驻地。

这也是不得已为之的事儿,召集来的勤王大军,每日的消耗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此刻和草原人罢战,还要留这些大军在汴京,对整个大周朝朝廷来说都是一巨大的负担。

何况,北方大多数州府被草原大军掠夺一空,各种救济百姓和重建家园的工作都需要朝廷这边扶助和支持,纵然朝廷现在腰包还有钱,但也经不住接下来要入流水一般的花钱了。

直到这个时候,整个朝堂才明白当初赵悦的杭州市舶司给朝廷送来的那些银钱是多么大的一个功劳。

朝堂大佬们开始安排战后事的时候,在争夺权力的同事,整个朝堂还在发生着一件更为重要的事。这件事,便是新皇帝,或者是监国太子的选择。

没办法,元佑帝昏迷不醒,相当于整个大周朝暂时没了国君了。国一日无君,就算大周朝廷目前能维持,权力也都集中在政事堂里,但终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元佑帝昏迷不醒,就必须选择出一个能代替他的监国太子出来。

说起太子,也都怪元佑帝。元佑帝一直比较强势,在位时间实在太长了,再加上二十年前废掉了前太子后,就一直未曾新选太子了。现在元佑帝昏迷,这太子的选择,反倒是成为了棘手的事。

目前有竞争力太子的几个皇子,都各自有支持者。当然,呼声最高的目前是燕王、秦王,以及晋王和齐王。其中,燕王的呼声是最大的。

可以说,造成大周目前“无国君”状态的最大原因,还是元佑帝自己本人。这些年来,朝臣无数次上奏请求皇帝立太子,但都被元佑帝选择无视了。现在他昏迷不醒,就造成了储君位置的空悬。

所以,在曾布一系列官员下台,在政事堂完成了一系列权力变革之后,对于储君或者说是未来皇帝的选择,就开始暗暗爆发了角力。一股争夺储君位置的力量角逐,几方皇子的力量,就在朝堂上展开来了。

按道理来说,坐镇燕京的燕王目前最具实力,在朝中也颇有不少支持者,甚至是曹侯等军方人都属于燕王的支持者。只是,燕王一贯表现强势,而且一直以来对文臣们不够友好,他在中下层的朝臣中呼声最高,但在能真正决定储君位置的政事堂里,反而没太多的支持者。

至少包括改革派为核心的王安石、保守派为核心的王槐,似乎都不太愿意支持燕王成为太子,成为大周未来国君。

原因很简单,大周朝一直秉承士大夫治国,也就是文臣治国。燕王身上有太多军人作风,而且对他们这些文臣,一直以来都抱有敌意,而且燕王在燕京的风评,并不是太好,比较暴烈。不管是王安石还是王槐,他们都属于文臣,对这种武人风格的皇帝,还是很忌惮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