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简书上的字体,张新华却看不出具体的朝代。
按理说使用竹简来作为日常书写的必备品,大致的朝代应该是在东汉以前。
因为在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因此东汉以后,就再没人使用竹简和缣帛了。
通过以上也只能大致判断出,这墓是东汉以前的墓室了。
陈友发一直趴在那个石匣上研究来研究去,“篮子”问他是否研究出什么东西来了。
他只是摇着头,一直盯着石匣上的小孔,看来看去的。
这些小孔似乎可以连成线,拼出许多个不同形状的图案。
但目前位置陈友发还没发现他们其中的关联,不过他认为大致按照这个方向应该能找到开启石匣的钥匙。
张新华将简书装进袋子里,在小心翼翼的放在自己背包的夹层里,
避免周围的物品触碰到它,这样就不会有被毁坏的可能性。
处理完这一切的张新华,将石棺内的其他物品也清理了出来。
几只金银错的铜器,与之前在“船棺”上发现的有些相似。
除了一些样式的改变,其工艺都是出自同一时期。
张新华把他们放进了自己挖好的新坑中,等着下次带考古队来时在将它们挖出来。
主要是避免再次被盗墓贼发掘,对文物启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等着处理完这一切,他也加入了开石匣的行列里。
“篮子”本也想仔细地观察这石匣,但不知为何她一看见那石匣头就疼了起来。
一开始还以为自己是病了,但后来她才从中找出规律来。
的确就是她一看这石匣就头痛,当她的目光远离石匣以后症状就会减轻。
于是她只好刻意不去看它,但好奇心又总是驱使她去瞧。
因此为了克制住自己,她将注意力转移到旁边的石棺上。
除了刚才这具最中间的石棺被打开以后,它的左右两边各一具保存完好没有被开封的石棺。
这两具石棺上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与其他所有的唯一区别就是只有它们两个长得一样。
剩余的石棺每具上面都有不一样的纹样,只有这两具的纹样是一模一样甚至每一个小细节也都十分相似。
张新华也瞧着石匣上的那些小孔有问题,和陈友发的感觉一样这些小孔似乎就是打开石匣的关键。
于是二人仔细地观察这石匣上那些小孔的变化,张新华推翻了之前陈友发所说的连线成图的说法。
因为他将那些小孔全部画下来,在本子上研究出上百种图文,尝试了数十种之后否定了这个方法。
只因这个方法太繁复了,就算是与图文有关系,应该也会有具体的指向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