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宫,李承乾的书房。

李世民下旨函谷关守将不谈放一兵一卒进关的诏书已经传到李承乾案头。

李承乾身穿一件玄色道袍悠然立在宽大的书案前悬腕挥毫,一个个潇洒风流,英姿飒爽的瘦金体楷书大字就行云流水地滑落在纸面上。

李象站在李承乾旁边没有看李承乾笔下几近完美书法,不时往外看看,神色间有些焦急。

“父王,今日天气已经转晴您怎么还不起驾回长安?”李象实在忍不住问道。

李承乾没有理他继续写字,他也想尽快回到长安,王良娣和小李白还在长安城,说实话他有些不放心。

可是自从举办完安英大会洛阳这里就天天下雨,根据从长安来的人说不光洛阳这里一直下雨,从洛阳往西一路到潼关都在下雨,这让大军怎么行军?

李承乾只得耐心在洛阳等待天气转晴再率大军起程,没想到这一耽误,李世民就弄出来个这。

现在李承乾更不可轻易起驾,他得先看看他身边的人到底敢不敢,愿不愿正面与李世民为敌。

李象小孩子心性,他在长安城吃了亏一直没有报复回来,现在一心想随李承乾回长安去报仇。

李象见李承乾不理他,气的“嗐”一声便走殿中,在殿中转来转去不时还扭头往外看看。

李承乾见了心里更烦,只是他现在身人父人君不能自乱阵脚,只当看不见算了。

按理说李承乾到洛阳城也已经十多天了,函谷关离洛阳很近就算大军不能行动也可以先派一支精兵占领函谷关。

可是李承乾不能这么做啊?

这几天李承乾在洛阳办安英大会,把自己的形象弄的那么伟光正,派兵去占领函谷关这样的战略要地,等于直接对天下人说:自己说的都是假的,自己真正要做就是造自己老爹的反,这让天下人怎么看他?

何况他派兵占了函谷关长孙无忌就有理由调大军守潼关了。

潼关也是天险,在潼关大战就算最后能过去了也是两败俱伤,何况潼关后产头还有长安城,就这么一关一关地打过去?

万一朝廷敌不过长孙无忌再带着李世民逃往四川,那乐子可就大了。

何况李承乾最想要的结果是在太极殿里由李世民亲自下诏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斩杀长孙无忌与李治一党,然后再禅位给他。

若是李承乾公开造反了就算他最后登上皇位,也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后面的许多改革都将受到非常严重的掣肘。

“启奏太子殿下,李尚书和诸位尚书求见。”一个内侍轻轻走进殿里禀报道。

李象一见来了精神,有些兴奋地道:“李尚书他们必然是来请父王起驾的。”

李承乾抬起头看李象一眼,对内侍道:“宣他们进来。”

“遵旨!”内侍闻言就匆匆走了出去。

看着内侍走出去,李承乾直起身子放下手里笔,一边轻轻揉着手腕一边想,李世绩等人求见会给自己出什么主意呢?

李承乾想着不经意间看见李象仍站在原地兴奋地搓着手,像是要出去大干一场似的,心里顿时更没好气了,一甩袖子坐下,没好气地道:“你还站那里干什么?还不过来!”

李象抬看见李承乾阴沉的脸,喉咙里低嗡一声,才不情不愿地走回李承乾身边站好。

李承乾看一眼李象心里暗道:敢跟老子犟,回头再收拾你。

……

……

不一时,内侍引着李世绩、褚遂良、杜正伦、薛大鼎、程铭振、苏定方、刘祥道、薛仁贵、许敬宗、郝处俊、李义府、任雅相、杜荷、上官仪等人鱼贯走进来。

“臣李世绩、褚遂良……参见太子殿下。”群臣躬身行礼。

李承乾正襟危坐,神色平静地道:“诸位爱卿平身。”

待众臣直起身子,李承乾便直接问道:“诸位爱卿求见可是有什么大事?”

李世绩沉声道:“太子殿下朝廷给函谷关守将下旨不得放一兵一卒西入关中。”

李承乾听了轻嗯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示意李世绩继续说下去。可是李世绩却不说话了,他要等李承乾表明态度。

李承乾抬头目光扫视群臣见群臣也都看着他,知道他们也是想武力过关。

而武力过关的决定只能李承乾自己下,毕竟这是正面与朝廷刀兵相见与造反无异。

李承乾知道他这半天是白等了,不过这些人能来就表示自己无论做出什么决定他们都支持自己也算不错了。

毕竟李世民的功绩和威望在那里,还是他亲爹,真正的大臣是不会劝他造反的。

想到这里李承乾神色一肃,缓缓起看着群臣沉声道:“如今天下一统,函谷关内外皆是大唐江山,断没有增兵锁关的道理,这分明是长孙无忌一党下的伪诏。”

褚遂良听到这里便猜出李承乾的意图,张了张嘴什么却都没有说。

李承乾顿了顿见没有人出来说话,缓步走出书案直面群臣沉声道:“函谷关守将若是知道天下大势,人心向背自然会开关迎王师凯旋,若也是国贼一党拒不开关,那孤王也只有破关而入,万没有把凯旋之师拒在关外的道理。”

“父王所言极是,儿臣愿一马当先为父王开路,率军冲破函谷关。”李承乾话刚说完李象立即就跳出来请战。

群臣不由都愕然地看向李象,李承乾也扭头看一眼李象,看着稚气未脱的李象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心里好笑,轻斥道:“哪都有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