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柳依依拿到了第一笔rn,秦声所在公司毫无悬念的获得了设计订单,由秦声主持时舒智能小店的设计。柳依依则带着时舒的人满城转悠,考查小店的选址。

由于时舒的员工里有很多大学生,每年毕业生里都有愿意留在时舒的,把新开的小店承包给这些毕业的员工,既解决了员工的就业问题,也节约了时舒对新员工的培训,员工对时舒理念的认同度也比较高。

这也逐渐改变了时舒一开始的用人标准。原来时舒用人是认同时舒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愿意做餐饮这一行。后来又加了一条毕业后能够继续留下来为时舒服务一定的年限。为此时舒在薪资方面做出了调整,鼓励员工毕业后继续为时舒工作。

新年过后,时舒的第一批小店投入使用。在这个几十平米的店里,一半是操作间,一半是用餐区。所有的菜品都是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放置在一个一个格子里,供顾客选用。机械手会根据用量自动夹取每种菜品到包装区,节约了用人工配菜的时间和成本。

月套餐客户只需要刷手机就可以拿到自动完成的配套营养餐,进店前提前完成订餐的流程,还可以节约进店后的等待时间。如果是堂食或者散客,可以交给店员做熟。

每个店的消费数据第一时间传给后台,后台会根据各店菜品的多少进行增补,减少浪费。

柳依依每天一两个小店的跑,她要第一时间掌握小店这种时舒新业态。同时解决一些衔接环节不顺畅的问题。有时候,店员对新设备的操作不清楚,也要帮着找人调适。一个月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过去了。不考虑投资小店的成本,有的小店一个月的流水能盈利,有的持平,有的亏损。柳依依把小店的员工们叫到一起座谈,分享大家一个月的心得体会,柳依依也说她看到的可以改进的问题。鼓励大家多多交流,共谋发展。

时舒的发展逐渐的壮大起来,员工数量越来越多。比如,时舒包括小店在内的各个经营场所和订餐pp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原先就是两个数学系的学生负责的数据处理已经忙不过来了,兼职的要变成专职的。还有会计、人事、后勤、销售等等。

何况张蓉的资金进来之后,对时舒的规范经营是有要求和监管的。好在柳依依和俞兰晖对于现代企业制度都不陌生,原来这些设置也都是包含在她们的创业计划里的,如今,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安排出来。

专职的员工一多,办公场所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柳依依第一看中的当然是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地盘,一楼不行,二楼也可以。毕竟这里是时舒的大本营。

在大的高校资产管理中心,柳依依是个名人,毕竟当年的创业大赛之后,活下来还发展得很好的学生创业企业就时舒这一家。其他的要么倒闭了,要么勉强维持着,还有的见好就收,卖掉了。

柳依依的时舒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一块金字招牌。在扶持时舒方面,大也是愿意提供资源的。这次,柳依依想租学生活动中心二楼的一间活动室,作为时舒的固定办公室。租金谈妥,合同一签,柳依依很快拿到了钥匙。对此柳依依的感悟是只要你足够优秀,自然有绿灯为你亮着。只要利益分配解决好了,没有什么谈不拢的问题。

俞兰晖坐在二楼自己的办公桌前感慨“我终于在时舒有一张自己的办公桌了。不用坐在一楼的小包间里办公,每到饭点,还要给人腾地儿。”

柳依依说“大俞,你要相信我们有一天会租下这一整层楼,甚至有自己的办公楼。”

俞兰晖说“依依,咱俩从当年三食堂的一个档口就咱们两个人,做到今天大大小小十几家店,两百多人,不管未来怎么样,这辈子我都有了向下一代夸耀的本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