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之瑞猝不及防,“咚”的一声,一头撞在墙上,脸上怒气冲冲。但是他扭头见是陆小青,脸孔“唰”的一下挤出干巴巴的笑容。
韩小姐的贴身丫鬟虽然身份很低,然而他若发火,落在郑婉眼里便是小肚鸡肠。
“对不住,我急了点,没想到你走得这么慢。”陆小青挺起腰板,一副强悍丫头欺负弱书生的神态。
汪之瑞脸色一红,等他再把脑袋凑向透镜孔的时候,里面一侧已被黑布遮住。
正在漆黑画室中的杨绍松了口气,炮制韦小宝出来,为的正是以防万一。利用透镜作画的秘密如果被人发现,屎盆子都扣在韦小宝头上。
仅仅看到水晶透镜的一面,这时代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双面凸透镜,更不懂其成像原理,自然不会深想。
但万不能引起作画人的怀疑。
杨绍左思右想,完成这批画,该宣布韦小宝封笔了,让江湖上只留下韦小宝的传说,让透镜作画的事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虽然继续下去,会有更多的达官贵人找上门来作画,但是没必要冒险。
短短一些天,靠画像赚了一万九千两,抽水马桶挣了两万两,用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再多想些办法,提升粮食产力的事情就可以逐次展开了。
产力不等于产量,如果出产一万斤粮食需要一百个人,经过各个步骤的精细打磨,只需要五十个人,每个人的生产力明显得到提升,然而产量依然没变。
杨绍是有野心的,不但要提升总体的粮食产量,更要提升个人产力。
在他看来,农业时代的文明,最根本的问题是单人的粮食生产力。
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大明这样的农业文明古国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个人精细化耕作来提升产量。
然而这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劳力牢牢的被束缚在田地上。由于个人产力有限,余存不足,遇到严重的天灾**,天下大乱不可避免。
华夏文明的治乱循环,历史上的文人喜欢把原因归咎于昏君、奸臣,这是省事省力的办法。
可杨绍明白,根本原因是农业文明难以挣脱自身的束缚。人为因素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根本。
一个朝代的开国那批人,当真就比末代的那批人聪明?大明开国时,文臣武将辈出,到了这时代,人就全是蠢材?
要摆脱农业文明的发展局限,必用工商业,在各行各业小技术的激烈碰撞中,绽放出近代工商业文明的火花和曙光。
然而,如果粮食不足,大力发展工商业,将原本就不充裕的劳动力拉到工厂作坊与商业上,纯属找死。
提高粮食产量,靠投入更多的人力显然行不通,必须提高个人和家庭的产力。
长期看,靠红薯、土豆、玉米是一个办法。但因为饮食习惯问题没被当成主粮,也没能普遍推广,这是当前大明粮食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情要一步一步做,杨绍最先把目光投放在人力上。
南方水稻的种植与收割占用了密集劳动力,这个环节完全可以节省人力,并且保持产量不降。再让富余的人力种植红薯、土豆之类,发展副业,乃至养殖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