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寺寺外本有鳌座一尊。奈何时间久远碑首、碑身已不存,溶化在山谷,徒留巨大石鳌依旧盘伏于大树之下。

庙门两旁一对石狮,则历经风吹雨打依旧忠实地蹲立,目视前方。寺庙山门为城楼形制,巍峨高耸。三间大殿位于城墙之上,底部辟一拱门。入口处票价:每人二十元。这是寺内寺外人烟不同的巨大原因。

通古寺一进院落为一过厅,带檐,面阔三间,边跨开门,中间设窗。过厅东侧还有一排建筑。左侧带檐朱红庙门是偏殿。正垂脊皆为亮花筒。右侧为碑廊大门。大门处院墙升高,门头由砖瓦和灰塑筑成。墙上漏空双狮图。仔细瞧去似乎是麒麟,周身龙纹。

通古寺门头中央刻双龙戏珠,檐枋正面刻龙纹。正脊三条团龙。殿前千年的圆柏。台基角上置石经幢,上下仰莲。黄琉璃屋顶。正脊分两层,下部实砌,上亮花筒。

二进则是弥勒佛殿,当中见到一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斜坐当中,门梁两侧各挂一联,上书: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地藏宝殿,是第三进。地藏王菩萨外现沙门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立于莲华之上。

第四进,大雄宝殿。正当间是释迦摩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一侧是文殊菩萨带众罗汉。另一侧是普贤菩萨带领众罗汉。

平日里庙中的香火难以用鼎盛形容,时至这酷暑之日,更是人迹罕至。

时亦修同行数人,倒有不少人甘愿掏出那二十元钱,去这叫得出名号的古寺庙中走一遭。

但是时亦修这人也是奇怪,逢殿不抬头,进庙不烧香,碰到一个这样收费的站点,他更是连伸头向里探望的兴趣都没有了,单就远远躲到石鳌之后,纳足了树荫。

时亦修本身体制极少会出汗,再加上他这一路根本没费多少力气,坐在树下,也只不过是凭栏御景,总觉得到了这里扭头就走也显得太急躁,歇了有五分钟有余,举目一望,离山顶倒也没有太远的路程,索性直上直下,登顶后直接回去吃烧烤得了。

还没起身,倒是望见一大和尚模样的人从山门之中走出,两下一望,向时亦修这边走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