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盏茶过后,原本庄严肃静的朝堂,已经全无往常那般安静,百官三两成群,低声密议,使得原本就不大的大庆殿倒显得有些宽敞了.他们各执一词,渐渐地形成了三个队列.

国师方涅白等人以太宗刚逝天下未定为由,提议割地求和.

签署枢密院事陈尧叟等人则主张避其锋芒,迁都益州.

宰相寇准没等这些朝廷蛀虫的声音完全消散,便愤怒地对宋真宗说,:“皇上,说这些话的人都该斩首“.

话音未落,朝堂已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真宗若有所思地沉思了半许,随即把目光投向左侧第二排的刑部尚书苏巡.

“苏爱卿,朕想听你的看法“.

苏巡走出了队列,如今的他,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傲气,倒多了几分稳重.在嘴角两撇不太浓密的胡子和额头依稀可见的皱纹的映衬之下,身材高挑的他依旧是那么正气凛然.自刑部附设镇辽司以来,10年内斩获辽国奸细上千人,通辽官员和各地贪官污吏不计其数,他和寇准是宋真宗最信任的人.

他缓缓地走到宰相寇准和大将军李继隆的中间,先用双手作了作辑,然后义正辞严地对真宗说到:

“割地求和?迁都益州?莫非我大宋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只得苟延残喘了不成?若真如此,臣试问皇上,民心何在?军心何在?到那时候,辽军主力大举南侵,还有人愿意出战吗?臣言尽于此,还请皇上三思“.

听完苏巡的话,杨延昭情绪已提到了极点,立即跪下对宋真宗说到:“皇上明鉴,臣老杨家三代抗辽,父亲兄弟均是血洒辽东.家母说过,我杨家哪怕剩最后一子,也誓要和辽军战斗到底,保我大宋万民平安.臣请皇上批准,我定陷阵冲锋,万死不辞“.随即李继隆,石保吉也纷纷跪下异口同声地说到“请皇上准许臣等出战“.

看到这情形,朝中除了方涅白等少数人之外,无不为之动容.寇准,毕世安更是感慨万分.

真宗见状赶紧叫起三人,随即又看向寇准轻声地问到:“丞相,你的看法呢?“

寇准并没有立刻回宋真宗的话,而是往朝堂最右边的柱子大步走去.走到柱子的后面取回一个麻袋,倒在真宗面前,然后跪下说到:

“皇上请看,这些都是日前边关告急的边报.如今战事已刻不容缓,遂城恐怕不久将被辽军攻破,现下之际,苏大人也点明了其中的利害.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难以保全.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击退敌军.

听完寇准的话,宋真宗又沉思了半许,随即抬头看向苏巡.

苏巡见状连忙扶起寇准,随后对真宗说到:“臣也同意宰相大人的看法御驾亲征,另外臣兄林肖有书信一封托臣转交于皇上,请皇上过目“.

王继恩立即把信拆开呈与真宗.

信中说到:“林某近闻向乘风欲助辽军南下,中原武林与魔教之间向来正邪不容,现已聚集天下武林豪杰之士五万余众,于开封30里外的两河口等候圣上差遣“

真宗看完来信,面藏怡悦地看向王继恩说到“传朕旨意,朕将御驾亲征.即刻起任命苏巡,李继隆担任驾前左右排阵使统领我朝20万大军为左路,以林肖统领的五万武林豪杰为右路,杨延昭,石保吉等为副将.方涅白,寇准为随军参谋,王旦为参军政事,翌日由开封出发.

接着说道:“朕今晚要在集英殿大摆宴席宴请群臣,寇准你同苏巡前去务必把林大侠与各派掌门带到“

随后传话王继恩说到:“朕命你带上东京最好的厨子,好酒好菜招待各路义士.

说完便“如释重负“地离开了这个“漫长“的早朝,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得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