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崔翁当日说能够解开“根谱”,也只是缓兵之计。匠人痴迷于解开玄机,崔翁一生精于此道,遇到难解之谜必然会废寝忘食。等到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解开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过把根谱还给王芍,因为根谱留在王芍手里不过是废物一块,还不如他拿着根谱去拜会那些技艺更精湛的高人。

崔翁不告而别,却令王芍的希望落空,她既担心崔翁的安危,又担心根谱会流落于外,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安宁。再一想,崔翁说“三年为期”,三年之后她身在何处都还未可知,看来一切只能随缘份了。

王芍回到住处,去寻父亲商量回金陵的事,最后商定两日后启程归家。就在大家忙碌收拾行李的时候,“上阜村伐林案”正式有了定论。

前工部侍郎冯均贬黜流放、罚没家产、父母妻儿充为贱籍……夺定昌侯之子万卓东城兵马司副都指挥使职务,免其世子之衔,责令在家闭门思过一年……斥定昌侯万存兴教子不严之过,罚俸两年。

此案牵连之人无数,其中朝廷三品以上官员十一人,重者罢免,轻者罚俸。扬州涉案官员更是有四十九人之多。

最惨的还是工部,自工部侍郎以下,涉事官员三十三人,除了上阜村被伐的密林,还牵扯出多次工事的亏空。对定昌侯乃至万氏一系来说,最大的损失不是申斥和罚俸,而是他们这么多来在工部的苦心经营都付之一炬。

而万家和郑家针锋相对了这么多年,最大的底气便是来自于把持工部而得的巨大利益。

如果说阜水小吏高宝良是引起此次事件的一点火星,那么真正烧掉万家半边大厦的,则是郑家多年来的蛰伏取证。否则冯均这十九项罪,也不可能仅仅一个月便查实定案。

直到此时王芍才深深感受到,比起定昌侯府,那个太后和贵妃的娘家英国公府,才是真正能让人心底发寒的力量。

和王芍的感慨相比,身在京都并身陷漩涡之中的窦定坤,体会的更加深刻。因为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定昌侯已经通过窦定坤之手,转卖了近一百万两的财产,这些银子不仅用于阻挡那些拍向万家的巨浪,还用于安抚那些遭到牵累后有可能背后捅刀的亲信和官员。

总之,窦定坤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皇权之下人命和钱财的卑微。

自认为在商海里千锤百炼,已经能幻化成精的窦定坤,对前路莫名的恐惧和茫然。但他已没有了退路,往哪里走、走向何处都由不得他。但有一点他十分清楚,定昌侯现在还留着他、还肯用他,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若是他连利用的价值都没有了,恐怕他也会像那些没入洪流里的小卒一样,悲惨落幕。

在这样的自省之下,窦定坤在京城的日子可谓时时谨慎,刻刻小心。

这一日,定昌侯身边的小厮宏旺特意来找窦定坤,说侯夫人这两日心烦憋闷,想找几个女眷去府里摸牌,听说南方人精明,特意邀请窦太太前去,还嘱咐一定要带上窦小姐。

这消息让窦定坤和姚氏心里都有了不好的预感。姚氏到京城已经一个月了,最初窦定坤让她过来,是想着自己如果在侯爷那里受挫,也好让姚氏去走走侯府女眷的路子。谁知道到了京城后马上就出了汇锦昌南字号易股的事,定昌侯将火气全都转去了沈氏母女身上,对窦定坤的苛责反倒没有想象中强烈。所以姚氏和窦凝也一直闭门不出,行事比窦定坤还要低调小心。

而且定昌侯虽然遭到了重挫,侯府却不乏巴结之人,何至于唤名不见经传的姚氏进府,而且还叫上窦凝?夫妻俩都不是愚昧之人,他们不由想到之前定昌侯无意中关心窦凝婚事的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