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面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是如来佛祖的师弟。

两个人曾掌管西方教会,然后如来佛修成了六丈金身,吞并了西方教后成立了佛教。

菩提祖师也就从此隐居山林,将所居住的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自立道观修身养性,没人知道他的去处。

就是如来佛,也不知道自己的师弟人在何方,也就更不知那西牛贺洲还有仙人的存在。

如来曾这样评价西牛贺洲“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因此,虽然如来佛也在西牛贺州,但并不知道菩提祖师的存在。

因此,菩提祖师的道行一点不逊色于如来佛,甚至能够避开如来佛,而不被察觉。

同时需要说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不仅在人物上有所传承,情节上也有一些择不开的关系。

像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内容之所以能够传承是由于他们社会的文学风潮。

是由于当时作者们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阔,掌握的资料绝不仅仅只有小说里的情节。

而许仲林和吴承恩其实都不算是这两本书真正的完全的作者,只不过这两位能把民间传说汇总到一起,改编的有声有色,编纂的很顺畅而已,他们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合理总结。只能算是整理者和理顺者。

西游记里的第二大主角孙悟空,在封神演义里也有。

孙悟空和封神演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是东胜神州傲来国的一块石头受日月精华的滋养演变出来的。

而封神演义里也有这么一个人物和孙悟空很相像,这个人就是眉山七怪之首的袁洪,这袁洪长得像猴,是精通八九玄功、神通广大的一只通臂长猿。

这个袁洪帮着通天教主打仗,跟姜子牙这边作对,后来跟二郎神杨戬杀的是昏天黑地。

这两个人的这场打斗那是和西游记里杨戬奉命下界捉拿孙悟空的那场打斗如出一辙,这袁洪也会七十二变,最后袁洪被抓,谁拿他也无可奈何,谁也杀不死他。

杨戬使刀砍他的脑袋,砍下去就长了一颗新的脑袋出来,砍下去,长出来。

西游记车迟国斗法里有一段情节就是杀孙悟空,砍下脑袋孙悟空就能长出来,这跟袁洪很像。

最后实在杀不了袁洪,没办法请来以为上古大仙昆仑山散人陆压,陆压有一个宝葫芦,杀袁洪前先把宝葫芦祭起来,从葫芦内飞出一把刀就把袁洪杀死了。

这个宝葫芦后来也杀了妲己,妲己这个狐狸精是非常漂亮、迷人的,刽子手一拿起刀斧想要杀她的时候都不忍心,谁都杀不得只能请陆压出山祭出宝贝杀了妲己。

这个袁洪就是这么死的,袁洪死了以后呢,被困在了山河社稷图里化成了一块石头,说是这山河社稷图将会飘到一个叫傲来国的地方,落地之后所画之物皆会变成现实。

这猴头将会变成一个石猴,沐风栉雨,吸足一千五百年的天地精华之后才会重新出世,将会搅得天地不宁。

所以说这袁洪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可能是孙悟空的前世,在西游记里也有照应真假美猴王。

六耳猕猴假冒孙悟空,无论是观世音菩萨的紧箍咒还是照妖镜全都分不清他俩是谁。

为什么分不清呢,因为这两个是叫一体二心,六耳猕猴跟孙悟空其实是共用一个身体,但是生出了另一重心魔,跟孙悟空不一样。

如来佛祖在审判这件事儿的时候跟各位菩萨罗汉说“尔等法力广大,能普阅周天之事,却难辨识普天之物。周天之内有五仙,天地人神鬼;有五虫,赢鳞毛羽昆,却有四种猴子不在这十类之中”。

这四种灵猴就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

孙悟空就是灵明石猴,六耳猕猴那是后来与孙悟空争斗的那个猴儿,通臂猿猴指的就是袁洪。

其实这四猴是共用一个身体的四种不同心态,有能知长短,有能明事理,有能懂前后,有能辨是非,有各种各样的神通,所以如来佛祖的话也就说明了通臂猿猴袁洪和这孙悟空完全是一个身体。

这些情节,一一理下来就会发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并且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不仅在人物和情节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构建神魔体系和族群关系上也有着相互的继承和发展。

像是封神演义发生的故事时期,主要势力是截教和阐教,除此之外还有西方教和妖。

截教和阐教同属于鸿钧老祖的门下,所以说,截教和阐教是同属一门的。

从阐教门下的称呼看,阐教和截教在封神榜之前,都是属于仙这一族群。

当时还没有神,封神榜的目的就是将阐教和截教下的门徒以及妖里面的杰出者任命为神这一族群。所以说,神是相对于仙低一等级的。

再看妖,从书中可以看出,妖是单独存在于世间的一个族群,这个族群主要是各类物体通过吸收日月精华,自行修炼成的。

从法力上来看,妖和仙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可惜由于不被阐教和截教接纳,所以只能游离在外成为妖。

但倘若一旦被阐教或截教招收,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仙。

西方教是佛教的前身,但当时的西方教仍属于弱势群体,除了接引道人和菩提祖师之外,门下弟子几乎没有什么强人,所以它应该是属于起步阶段。

……

……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