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北星以区区六百元不到的学费,将马南坡送进了培英学校就读。
培英学校刚刚创办两年,主要以小学为主,去年毕业的六年级,有二十几个人没考进当地的公办学校,民办初中又太贵,在家长的要求下干脆偷着办了一个初一班。
因为还没有取得办学资格,就没有对外公开招生。因此学校有了七个教学班,两个学前班。
五年级的教室在倒数第三个教室,教室是由仓库改装的,窗户开得又高又小。五年级的班主任由校长兼任,郑校长,是一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
五年级总共有44人,加上马南坡45人,刚好满编。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工业区里开店的个体户或者在工厂里混到了管理层的人。
这帮最早到岭东闯荡,积累了第一桶金有资本做小生意或拿上了管理高工资的第一代民工。有点钱,但还不多,小康生活而已没达富裕程度。
忙于奋斗中的父母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管孩子的生活学习,却知道将孩子带到这里教育比放在老家好。
然而就跟北京人在纽约一样,这些内地农村来的孩子到岭东后不久就因为各自的际遇发生了巨变。
一部分人被岭东的繁华迷了眼,以为到了天堂,沉迷在岭东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电子游戏的世界里出不来一部分人被家长当作了免费的童工,小小年级就学会当面笑盈盈说着好听的话,私低下以次充好、缺斤少两,极其自然的就学会了捧高踩低势利待人一部分人面对别人家的优秀孩子,面对父母眼中口中羡慕的白领、金领,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梦想有一天,能成为那其中的一员。
马南坡属于第三部分的人,因为姐姐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她们经理多少钱一个月,拉长多少钱一个月,她们干一个月领到的钱抵得上她的半年甚至一年!
那些坐办公室的人,就是马姐姐羡慕的对象。睡的宿舍不但人少,还有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等。
每次聊天马姐姐都会以一句话结尾小坡,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个大学出来,就不愁了。到时你干一个月能低姐姐做一年!
然而辞工出来的马家姐弟,只能在棚户区租下一间15平方的铁皮棚,月租50元,押三付一。
再置办了必要的生活用品,给马南坡交了150元一个月的伙食费,口袋再次空空如也。这一回,马北星找了一家饭店做服务员。包吃不包住月工资600元,从早上九点到晚上8点。可以将剩饭剩菜带回家给马南坡吃。
一个月结束,马南坡找校长申请下个月不再学校食堂开餐。用的理由是,太贵,吃不起,要攒下学期的学费。郑校长犹豫了很久,还是允许了,叫马北星来签了一份责任自负的走读协议。
学校素来是社会的缩影,特别是那时候鱼龙混杂的私立民办学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