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自己身上,张韬一瞬间只感觉压力山大。周围的眼光中蕴含着各种情绪,惊讶者有之,疑惑者有之,欣喜者有之,羡慕者有之,嫉妒者亦有之。
张祎在那一瞬间,亦是内心震动。
阮咸是什么人?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他未必不会怀疑此人想通过幼弟巴结父亲。然而要知道眼前的阮咸却是一位傲视王侯的玄学大名士啊!
此人风流潇洒,世间礼法教条从来不萦于心。
见到幼弟隐隐有些发呆,不由暗暗着急。若是幼弟能够拜入阮咸门墙,有此人为之延名揽誉,几乎可以保证将来的名声会超脱于众人之上,成为天下士林仰慕的存在!
他颤动右臂,微微触动幼弟后背,他只希望幼弟千万别在这个时候犯傻。
张韬感受到大兄的提醒,内心不由一阵发苦。
魏晋之际清谈之风盛行,而“竹林七贤”正是承上启下的人物,从何晏、王弼、夏侯玄,经“竹林七贤”而至郭象、王衍,最后至东晋而蔚为大观。
“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
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
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子》、《庄子》、《周易》,被称为“清言”。
这种“清言”在此时很流行,特别是士大夫和读书人,更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他们在一起讨论争辩,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
由于上流社会的普遍参与,“清谈”成为时尚。
然而正是由于士大夫普遍以“清谈”为务,导致国事日蹙,世风萎靡。
在前世那个位面中,西晋灭亡后,东晋大司马桓温北伐中原,途经淮泗,满目疮痍,他喟然长叹: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西晋末年士大夫与读书人不以俗务为事,专以清谈为乐。最后导致中原沦丧、衣冠南渡。而王衍王夷甫正是永嘉时朝廷宰执。
如今阮咸想要将自己列入门墙,以后自己这个“清谈家”的名头是跑不掉了。虽然也会因此而成为诸多仕子仰慕的对象,不过是虚名罢了。
想要依靠清谈来聚拢人心,不是做不到。
实际上,历史上的王衍、王导、谢安等人都是清谈名家,最终都做到了朝廷宰执的位置,成为一代权臣。即便是桓温,虽然有“老贼”、“武夫”之名,清谈的本领也并不低。
尤其是陈郡谢氏,此时的谢氏家主谢衡尚在国子监任国子祭酒,以儒学为业。二兄张韪便是谢衡的学生。据二兄透露的消息,谢衡的妻子曹氏如今亦是怀有身孕。按照原本的历史,这即将诞生的孩子,便是陈郡谢氏举足轻重的人物,谢鲲。
谢鲲,便是谢安的大伯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