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完颜斡鲁领着三万大军前来找童贯麻烦,谁料得童贯这货竟然躲到“天上”去了。
见得如此险要的地形,完颜斡鲁也只能摇头乍舌。虽则如此,这货到底不肯死心,便遣得千余士卒一试。
唯有紫荆关关城便建于两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关前连一块稍平整的广场都没有,出了关门数步便是陡峭的山路。
宋人只于关城之上以弓箭对准数步外的山路口。
一旦有得金人冒头,宋人便是乱箭攒射过去。
这千余金人士卒虽然彪悍,却为地形所妨碍,根本无法展开兵力。
只一波接一波地冒头,然后一波接一波地为宋人所射杀。
金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然则有得如此地形,金人空有三万兵马,却只能分成数人一波,数人一波地前去送死。
如此奇葩的关卡,硬生生地将金人的万人大队,拆分了成了无数小队。
待死伤的数十人马,这些“彪悍”的金人也胆寒了!
虽则如此,未得军令,这些金人也不敢擅自撤退,只一边继续送人头,一边遣人赶紧下山请示完颜斡鲁。
完颜斡鲁听得如此情形,心知由下而上攻破紫荆关断然无望,便不肯再遣人白白送死,只得传令撤兵。
待到金人兵马撤回山下,完颜斡鲁也不肯甘心就如此放过童贯。便留下五千兵马为山下关口为守,自领大军往顺州而来。
完颜斡鲁之所以如此,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则如今军中粮草将尽,便不得不北上顺州劫掠粮草。
二来既然自东而西,自下而上攻破紫荆关不得,便只能举兵出得居庸关,绕道蔚州而来。到时候自然可以前后夹击,攻破紫荆关应当不在话下。
今年四月宋人北伐之时,据耶律大石所言,南京道便只有三月之粮。
好在南京道虽然耕地甚少,好歹也算有一些,到得七月,地里的粮食稍稍有了收成。再加之此地山脉甚多,山中的野果之类也渐渐成熟。
靠着这些许的田地同山中野果,辽人总算是将这次粮食危机撑了过来。
谁料得秋收已毕,萧干这货便悍然杀得天赐帝,且重新征召十万奚兵为用。
南京道当初支持萧干三万奚兵、郭药师三万常胜军,总计六万人马已经是捉襟见肘,秋收后粮草堪堪能支撑到第二年。这也是天赐帝当初不敢过多征兵的原因。
如今萧干兵力陡然增加至十三万,可想而知粮草消耗如何?士卒既然增加了一倍,粮草消耗自然相应地增加一倍。原本能支撑到第二年四月的粮草,便只能支撑到新年。
萧干如此行事,倒也并无不妥。
这货原本的计划便是以天祚帝献于金人后,便当单独最好伙同金人一起南下侵宋,夺宋国河北诸路粮草以为己用。
待得了宋国粮草,便可再于南京道征发兵马。
再将这些新征兵马投入侵宋大军之中,继续夺取粮草。
如此既不用担心军粮,又可以旬日间将大军扩充至数十万。
萧干这算盘到时打的很好!
谁料得王叶一番设计,萧干这货便被坑得裤子都当了,如今正领着数千残兵躲入山中啃树根。
眼下已是腊月,南京道各州府亦或民间,存粮都是即将告罄。
完颜斡鲁领大军北上顺州,劫掠得诸府,然则即便刮地三尺,所得粮草也是不多。
见得此状,完颜斡鲁心中也十分明白,南京道确确实实是没粮草了!
此地无粮,完颜斡鲁又不敢擅自侵宋,便只有将目光投入西京道。
米粮等物由土地产出,自然讲究一个时节。然则牛羊等物却没这个讲究,毕竟这种东西不是种出来的,不可能冬春牛羊少,夏秋牛羊多。
西京道有得大量游牧辽人,游牧部落之中又有得大量牛羊等牲畜。当初完颜斡鲁只攻破得天祚帝的青冢大营,便已经缴获得牛羊上百万头。也就是说随便攻破一个西京道的游牧部落,便够自己麾下三万大军饱食半个月了。
一则为了引军就粮,二来也是为了绕道攻打紫荆关。
眼看着南京道实在刮不出油水,完颜斡鲁便引着大军往居庸关而来,欲要入得西京道。
待入得居庸关南口,跑完这二十里羊肠小道,但见得居庸关关门大开,城墙上空无一人。
完颜斡鲁见状大喜。
南京道通往西京道便只有两条路径。一条为紫荆关,如今已为童贯引兵占据。另外一条便是眼前的居庸关,若童贯复令人占据得此关,自己必然出关不得,空有三万虎贲,也只能饿死南京道了!
见得宋人未曾占据得居庸关,完颜斡鲁自是大喜,赶紧催动大军往西而行。
谁料得这才前行得数里,完颜斡鲁便听得前面一阵乱起,紧接着便有亲卫赶来禀报道:“都统,大事不妙!前方有得宋人为阻!”
书中暗表,阻路的实为耶律大石人马。
完颜斡鲁闻言大惊,便赶紧下令道:“若不能冲出关外,我等皆当死于此地!且传我军令,不惜死伤前冲!”
亲卫闻言便转身前去传令。
然则不多时却又返回前来,只禀报道“禀都统,宋人占据得绝地为守,我等死伤无数,犹自不能前进寸步!”
完颜斡鲁闻言又是大惊!竟然还有自己麾下冲不开的阻挡?
当下便策马上前观看。
待到完颜斡鲁前行得里许,来到两军交锋之地,顿时又是欲哭无泪!
但见得视线范围内一个宋人士卒也无,反倒是金人死尸遍地。
前文便已经说过,居庸关内驿道修筑在半山腰上,且沿山势而行,一侧为大山,另外一侧则为深渊。
驿道既然沿山势而行,自然有婉转曲折之处。
如今两军交战之地,便正在曲折之处。
驿道在此地几乎转了一个九十度的急弯,便有如直角三角形一般,金人引军沿着一条直角边进攻,宋人却于另外一条直角边为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