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二年,建文元年,五月初八,夏至,晴。

年仅十二岁的朱允炆,无聊的坐在皇位上,看着诸位帝国大臣争辩,处理着政务,昏昏欲睡。

一个大臣看着迷迷糊糊的朱允炆,开口谏言道:“陛下,如今您初登大宝,秦汉唐三国,对我大明虎视眈眈,馋涎欲滴,请陛下下旨,迁诸位藩王封地北上东去,以御国门!”

所有人都安静了,他们看着那大臣,心中思绪万千,不过却无人开口。

这个提议,基本上就是另类的削藩了,朱允炆若是同意这个提议,那么众多藩王,必然反之。

但是他们于公于私,都没有开口说什么。

于公,明帝国确实是需要一个皇帝,一个强硬的,可以带领帝国在这个大争之世走得更远的皇帝,而不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屁孩。

于私,他们都在各个藩王身上下了注的,而且是多头下注,所以……

于是乎,在没有人反对的情况下,朱允炆懵懵懂懂的就答应了下来,圣旨立刻就写好了,然后朱允炆在众人的劝导下,将大印和自己的私印按了上去,不到十日的时间,整个大明都知道这道圣旨了。

藩王们……简直乐疯了!他们终于等到机会起兵了!

圣旨发出不到一个月,大半实权藩王都反了,他们打出“清君侧,除小人”的旗号,调集士兵就往新凤阳杀,几乎整个明国疆域都乱了!

还有封地在海岛之上的藩王,有两个连自己的封地都不要了,直接劫了大明帝国官方舰队的船,拖家带口,带着所有的属下家人杀向大明帝国本土。

乱了,乱了,一切都乱了,整个大明都乱了,所有人都没想到,居然那么多藩王同时反了,就连那些藩王们都没想到。

朱元璋二十六子,起码反了十六个,一些年幼的藩王,如宁王权,不过弱冠之年十四十五左右,也在身边人的诱导下反了。

明朝宗室,既不同于汉晋,又不同于唐宋。

汉晋宗藩“裂土临民”,俨然独立国家。

唐宋宗室“不胙茅土,其贤能者皆策名仕籍,自致功业,而国家亦赖之”,“其后杂进诸科与寒素等,而宦绩相业亦相望不绝书”。

有明以汉晋唐宋为鉴,对前代宗室政策的内容有扬有弃,形成独自的特色。

明太祖在全国各地封了包括自己儿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幼殇,未封王,与侄子朱守谦系明太祖朱元璋之侄孙,在内的二十五个王,在边疆的藩王可以主持地方军务。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