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模式不光会在幽州出现,大宋各地其实都在酝酿呢。章惇来信就说了,以前糖厂周围全是荒地,没有人烟,后来围着糖厂出现了很多居民,其中有糖厂工匠的家属,也有来此贩卖货物的商贩。
几年下来糖厂已经不是糖厂了,而是被当地人称作唐镇,人口数千,异常繁华。结果让他治理了两年不到,唐镇人口锐减不说,糖厂里很多工匠都跑了。
贷款是假,洪涛需要钱根本不用和邮局张嘴,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比顺丰邮局还响亮,尤其在沿海城市里,借钱都不用签合同,有人追着送,拿少了都不乐意。
他是借着贷款的机会提醒王六和王八,不要忽视这一块业务,它的前景太广阔了,广阔到再建立几个顺风邮局都忙不过来的程度。如果不提前规划好,将来会抓瞎的。耽误了挣钱还是小事儿,要是耽误了社会转型,那就是罪人了。
“怎么会这样?以后岂不是有更多城市自己冒出来!”一语惊醒梦中人,王八终于听懂了,然后就更发愁了。
如果养父说的对,那顺风邮局可就有的忙了,以她的判断,养父说得还真有可能,目前各州各府都在搞合作社和工坊,小的几个,大的几十个,要是能仔细规划一下,说不定就是一大批城市。
“傻丫头,城市多了还不好,玩这种钱生钱买卖的就不怕城市多,要是处处都是乡村,你们全得饿死!”
女儿听明白了,洪涛也就完成任务了,具体她回去如何应对未来的大变革,那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是她……不对,是她们一代人需要去思考和实践的。
“爹爹,女儿还有一事不明……”王八从小就是个好孩子,听话也用功,就是天赋不太够,怎么努力也就到这个高度了。
“我们父女相聚一次也不容易,先吃饭,边吃边聊。”肯定是女儿在工作中又遇到什么难题了,既然她没去问别人,就说明别人可能解答不了。在学习问题上洪涛一贯支持,准备摆开架势好好给女儿白话白话。
“此话可当真!”可惜他这番准备算是白搭了,筷子拿起来就没机会往下落,王八提出来的问题不是学术上的,也不是有关银行业务的,而是促进社里的一个怪现象。
王八也说不清是从什么开始,促进社中也有了隐隐的派别之分。刚开始她还以为只是顺风邮局里的社员如此,并没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她发现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顺风镖局、各地委员会中或多或少的都有类似情况存在。
然后她就利用顺风邮局接触面广的有利条件顺带着打听了打听,大体上搞清楚了是怎么回事。有一群儿童团二期和三期的人,私下里在促进社中又建立了一个组织,自称湟州会。
这种事儿倒也不新鲜,每一期儿童团的来源都不太一样,三期、四期基本都来自工匠子女和湟州、凉州。而一期和二期的一部分则来自开封、西京、京兆府的慈幼院。
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把地域观念淡忘了,更重视儿童团的次序。一期压一期,这种身份洪涛也没规定过,但他们自动接受并延续了下来。
湟州会的出现比较反常,好像是要故意淡忘儿童团的次序,而是用地域团结一部分儿童团成员。团结就团结吧,促进社也没规定内部不许拉帮结派,别说后面几期,第一期的孩子里还分成了三四个松散的小团体呢。洪涛依旧没插手取缔,甚至还有鼓励的意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