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从现在开始,一切听我指挥。”

“好!”

刘敏发短信给她和罗森的朋友,说想打听一个既有道观,又有教堂,还有医院的郊区,并且说明了它们中间还有一个十字路口或者高架桥。

但因为已经半夜两点多了,收到短信的人也都应该睡了。

所以并没有人给她回复。

“刘姐,哪里有网吧,咱们上网查吧?”

“家里就有电脑。”

“不行,现在回去太危险了,字上显示,失踪的人会是三个,第三个人,可能是已经失踪了,但我们还未得到消息,也可能是还未失踪,但即将失踪,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暂时不能回去。”

“听你的。”

刘姐把车开到一家网吧门口儿停下,她抱着孩子,和我一起进去了。

在网吧里,我查询了太原市包括周边地区的道观、教堂还有医院,搜索到了很多信息。

刘敏一直拿着纸笔坐在我旁边记录。

经过了一番筛选之后,我们找到了两个区域。

一个是隶属于太原市的J区西南部,一个是隶属于吕梁市的Q县东北部。

这两个地方,都符合人烟稀少的特征,而且都有道观、教堂和医院。

太原J区的道观、教堂、医院中间有两座高架桥相交而成的十字形状。

而吕梁Q县的道观、医院、教堂中间是一个十字路口。

阿蓝、刘宝福都是吕梁人,所以刘宝福绑了人之后,也可能会把人藏在吕梁。

但是阿蓝和罗森都是在太原失踪的,刘宝福也有可能会把人藏在离太原市区比较近的J区。

这??????这就难选了。

“刘姐,你再说两个汉字,J区一个字,Q县一个字。”

“唉??????他们俩现在的情况,可能和身陷囹圄差不了多少,那就说‘囹圄’两个字吧。J区是‘囹’字,Q县是‘圄’字。”

先来看看代表J区的“囹”字吧。

囹字,可以说它是一个形声字,也是一个会意字。

如果说“囹”字是一个形声字。

那么它外面的囗(围)字框就是形旁,代表着‘包围’的意思。

而里面是一个“令”字,代表发音。

如果说“囹”字,是一个会意思。

那么外面的围字框,首先代表包围的意思。

而具体是什么样的包围呢,还得看里面的“令”字。

甲骨文的“令”字,上面是一张“口”。

这张口,是朝下的口,所以它看起来像一个三角形。

而这张口,它代表一个地位高的人,正在站着说话

下面是一个正在低着头跪着的人。

那么,整个甲骨文的“令”字,就很形象的演绎了一个地位较低的人,他正在跪着,等待一个地位比他高的人发号施令的图景。

所以“令”字的本义是:上级向下级授命,作出权威性的指示。

而“令”字,最早也是“命”的本字。

在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的演变,到了楷书时代,才写作今天的“令”字。

后来,人们由“令”字的“上级向下级授命,作出权威性的指示”这个本义,引申出了动词词性的“促使、让”的意思。

人们又从本义引申出了名词词性的官名,比如说:“郡令、县令””

又从“令”的引申义“官名,郡令、县令”引申出了形容词性的“崇高的、值得尊敬的”意思,比如说,古人常说“令郎、令尊”来表示所称呼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时间一长,人们又从“令”的本义“上级向下级授命”引申出了名词性的“必须执行的要求、法规”这个意思,比如说“令行禁止”。

再后来,人们从“法规”这个引申义,又引申出了“规律性的节奏、时限、季节”的意思,比如说:“时令,夏令”。

最后,人们又从“规律性的节奏、时限”这个引申义,引申出了“有句式和音律限制的文体”这个意思,比如说:“小令、行酒令”。

但是,造“令”字的时间至少是在商朝以前,因为早在《尚书》中就已经出现了“令”字。

而会意字的造字方法,一般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加在一起,用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本义,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汉字。

“囹”字,是用囗字框所代表的“包围”,加上“令”的本义“上级向下级授命,作出权威性的指示”,就得出了一个全新的字义:上级按照法令法规,下了权威性的指示,要将一个人关起来。

所以“囹”的造字本义是:监狱。

但是“囹”字的感情色彩,是正义的。

也就是说,在“囹”里关押的人,只能是犯过罪的人,而不是无辜的人。

可是,阿蓝和罗森并没有犯罪。

如果他们确实是被刘宝福拘禁了,那也是非法拘禁,非法拘禁与“囹”字代表的“正义”的感情色彩是不符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