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如今之时,大明各地,尤其是北方,投入了大量的钱粮,虽然正在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工程极多,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然而,相比于汉人的庞大基数,大明有着近两亿的人口,这些工作岗位根本就满足不了需求,皇上又要这些蒙古人苦力干什么?

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蒙古人的劳力再廉价,但相比于汉人的吃苦耐劳而言,最擅长学习一些东西,几乎是一学就会,蒙古人就显得笨拙了许多,总不可能都让他们放羊牧马吧?

大量雇佣蒙古人的廉价劳动力,这样做的话,尽管可以加强蒙古人与汉人的交流,可以间接地削弱蒙古人的威胁,从内部瓦解他们,但并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

毕竟,如果有太多的蒙古人进入关内,聚集在一起,在中原的某个地方生活,那可是很容易出乱子的,这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着前车之鉴,巨大的历史教训的。

西晋的灭亡,就是因为过多的游牧民族内迁,尤其是关中等地,最为巅峰之时,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这也就为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

否则的话,如果没有人口的优势,五胡乱华之时,那些胡人又怎敢以汉人为食?又怎敢大肆灭绝汉人?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由于政策的不完善性,毫无节制地内迁北方游牧民族,那就是一种近乎于愚蠢的行为,很有可能给华夏民族再次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自西晋以后,中原的王朝,对于内迁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都是极其谨慎而小心,几乎是避之唯恐不及。

即便是以民风最为开放的大唐盛世,对于这一点,也是慎之又慎,轻易不会尝试,内迁北方游牧民族,充实关内百姓,缓解人口稀少的问题。

有着这样的历史教训,两人不明白,更多的还是好奇,随着越来越多的游牧民族内迁中原,皇上又如何应付这个问题?解决其中暗含的隐患?

五胡乱华的惨痛教训,熟知这一历史的那些文官,又怎么可能坐视不管?又怎么可能会答应?皇上又怎么面对他们的谏言?

毕竟,纵观历史,纵观历朝历代,大明言官的不怕死,敢于直谏,都是古今罕见的,史上罕有的。

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个时候,在文华殿上面,崇祯就在与兵部尚书霍维华、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商部尚书林宗载讨论着这个问题。

“还请皇上三思,前有五胡乱华之鉴,晋朝因其而衰,那些游牧民族靠不住,万万不能将其内迁,根本就无法予以教化,只会祸乱中原,成为动乱的根源,野性难驯,朝廷很难予以有效的管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