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子明亲自开着车,送李老汉和众人去往他家中。
李老汉的家坐落在一个山林背后,一个三间的木屋里。老汉是一个孤老头子,这里只有老汉和两头狼狗居住。
屋前有一片老人亲手开辟的菜园子。东北天气极寒,不利于蔬菜生长,东北人也就为图省事,只种一些白菜、红薯、山药、土豆等好打理的菜,其他难伺候的菜,一概从外面进。虽然省了事儿,但由于运输、保险等成本的增加,运到当地的蔬菜,价格往往比原产地提高了三五倍。
这虽然让很多人感觉到肉疼不已,但要想吃也只能认宰了。
当然,东北人还是以肉食为主,蔬菜只是作为一种调换口味的方式,既然那么贵,还是照样吃肉比较好。
没想到,李老汉上了年纪依然保持着种植蔬菜的习惯。而且赵元康生在华北,家在农村,自小常进行田间耕种,一眼就看出了李老汉采用的大棚,乃是北方的暖棚技术。
这个暖棚长约八米,宽有三米,高约两米五,左右两次用土坯砌成围墙,从顶上垂下来一排草帘子,将阳面的塑料蓬布遮住。
“我叔喜欢摆弄这些地里活儿,里面种了些黄瓜、豆角、胡萝卜,但毕竟年龄大了,就是这卷帘子、放帘子的活儿,也一个人干得了,我们也不放心让他弄啊,就请了两个夫妻工,每天早晚过来帮着他收放草帘子,拾掇下大棚菜。”李子明指着那个大棚说道。
李老汉背着手,笑嘻嘻地撩起左侧的一个敞口邀请众人进去参观。
在这冰雪大地中,能有一片沃土孕育出鲜嫩的蔬菜,也需花费很多心思,从这点上说,这老汉就是一个懂生活的人,自然引发了大家的兴趣。
大棚里果然已经有一对夫妻在忙碌着,男人不高,但挺健壮,挺老实的,只木讷地挤出一丝微笑来。那女人身材微胖,倒是挺麻利的,人也随和的多,主动和老汉、李子明打着招呼,看来在家中以她做主。
温室中没有放置炭火炉子,竟然也有十几度。此外,另有通风口,保持暖棚内空气流畅。
“咦,老伯,在我们那边不生炉子倒还正常,东北这么冷,您居然不用生炉子,也能这么暖和,有什么秘诀啊?”赵元康颇感意外,便趁机问道。
“你们看这里。”老汉指着地上凸起的几道沟。
“这种沟里放置了大量的秸秆,并放有专用微生物菌剂,在其上覆盖了一层薄土,随后浇透了水,这样,随着秸秆与微生物菌剂发生作用分解后,就会释放热量与二氧化碳,既能保证光合作用、新陈代谢,又能提供足够的温度。”
老汉神情得意,像一个资深的农业专家,向大家传授着心得,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这么专业的种植技巧,这七旬老汉也会啊。
“而且我还有抵抗寒冬的准备,看到这两面土墙了吧,这里面通了暖气管道,天气到达一定温度,秸秆分化不能及时提升足够热量时,我就可以供暖,来解决温度问题,而且不用担心引起二氧化碳中毒了。”
老人又介绍了一条经验,让赵元康啧啧称奇,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这老人随意一说,便饱含着无限的智慧,看来自己这次请他出山,算是找对人了。
众人参观完暖棚,随着李老汉来到三间木屋,正中一间是老人的起居室,连带着接待客人的客厅。左首一间,作为厨房和杂物间,右首一间,则作为预留的客房。
屋中摆设虽简朴陈旧,但整洁有序,可见老人平日生活十分讲究、规律。
老汉吩咐李子明沏茶待客,他向赵元康招了招手,沉声道:“赵小友,陪老汉到山上走走吧!”
赵元康心中一动,这老汉久历人世,必定看出他是本次进山的首脑人物,一切事情,都由他来决策,自然要找他详谈。
只是不知李老汉将他带去后山有何用意,但也不容他选择,只得跟着老汉身后转到屋后,沿着一条小路,向一个小山坡走去。
上了那山坡后,老汉停住脚步。赵元康望向四周,此处地势居高临下,大有一览众山小的姿态,但再往远处,山林起伏连绵,又将这座小山遮蔽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