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与你的富贵荣华,都是胎里带来的。不似旁人,若求荣光,就必定是攀附之命。若是遇上这种人,有兴致时就立威给她看;要是没兴致,就惩治了她。”

第二日,顾绯桐坐在凤宣殿内饮茶,这茶是新上贡的六安瓜片,可再醇正的茶香也盖不过耳边回荡的那日段熙娆之言。

这话听起来俗气,其实说的缜密,挑不出什么错漏。若她剥除了顾家女帝这个身份之外,又还剩下什么?

“陛下,兵部王大人求见。”殿门前的司礼太监上前禀报。

“请他进来。”顾绯桐这才缓过神来,发觉自己已经出神了半个时辰,慌忙抓起一本奏章装模作样地翻看。

“微臣参见陛下。”自顾绯桐与墨临渊二人将东帝结盟之事办成后,兵部尚书王德元这个老顽固,对绯桐的态度总算亲和了些。

“爱卿请起。”顾绯桐扮出一副刚将思绪从折子堆里拉回来的模样,揉了揉眉心,“午后还劳烦爱卿进宫,可是为了遴选将才之事?”

还记得在东帝那晚,墨临渊在她手心画下的“贤”字,现在忆起,仍觉得手掌发烫。临渊虽未将计策与绯桐挑明,但她已是心中有数。

墨临渊的意思是让她甄选一批人才,尤其是农事与军务这两项弱势,更需新鲜血液。

但此事并非易事,要知道在蔺国时期,皇帝曾经举办过文举。准许一小部分人不通过权贵举荐升迁,而是通过应试选拔入仕,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庙堂。

旧白朝前中期,这种笔试还存留着。但到了白朝末年,朝堂连世家宗亲都塞不下了,这制度也就成了摆设。

在颜西国,顾苍荀曾经举办过一次笔试,从中选出了些许人才,但没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

如今要顾绯桐把这项制度重新兴起,也是难为她了。况且,蔺国只有文试,从未设置过武举。

“正是。”王德元自己就出身武臣世家,在武臣中人脉甚广。

“微臣近来收到了不少举荐,也亲自走访了朝臣子嗣,王族宗亲,挑出了些好苗子。不过这些人资质良莠不齐,也未有绝秀奇才之辈。”

王德元说话还是这么直来直去,顾绯桐都为他捏了把汗,好歹这些少年也是权臣贵族家的命根子,却被他这样评说,也不怕得罪人。

“这么说来,还是得让吏部想法子,从民间选拔人才。”顾绯桐沉思道,“只不过这民间鱼龙混杂,又牵扯到江湖势力,终究难查清来路。

且不说这些人底细是否干净,单是武功高强之人,不一定有领兵之才,统率之力,一时半会要培养起来,也是麻烦。”

“陛下所言极是。”王德元是越看越欣赏这个小姑娘了,“其实,臣心中有一人选,只是……”

听王德元难得温吞,顾绯桐催促道:“是谁?快说与孤听听!”

“是寿春亲王的小儿子,名为虞星洲,年方十七,就已练得一手游龙枪法;且广博多识,熟谙兵法,勤奋好学。

寿春亲王又是上过沙场征战之人,从小也对星洲有所提点,只是……”

“只是他舍不得这个宝贝儿子,不愿让他上战场对吧?”顾绯桐这下知道王德元为何犹豫了。

这寿春亲王可是可怜,妻妾加起来也不少了,膝下得有七八个女儿,可只得了虞星洲这么一个儿子,也难怪他不肯放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